副市长在全市财政系统三季度工作总结暨四季度攻坚冲刺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财政系统三季度工作总结暨四季度攻坚冲刺会议,核心是复盘前三季度工作、分析当前短板、敲定四季度举措,确保全年财政目标圆满落地。前三季度,面对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多重压力,全市财政系统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拿出“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推动财政运行交出了“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答卷。从关键数据看,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8.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246.9亿元,占比75.1%,较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收入“含金量”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92.4亿元,同比增长6.8%,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占比达70.2%,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政府债务化解完成年度目标的72%,基层“三保”零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财政根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部分县区税收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别项目支出进度滞后,这些都需要在四季度集中攻坚解决。下面,我讲五个方面意见:一、锚定“稳”的基调,三季度财政运行实现量质双升稳是财政工作的“压舱石”,前三季度我们始终把“稳财源、稳支出、稳预期、稳运行”作为核心任务,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财政运行从“稳总量”向“提质量”转变。(一)财源培育“实”,收入底盘持续加固财源是财政的“源头活水”,我们坚持“抓大不放小、扶优不汰劣”,既壮大主导产业“主力军”,又激活市场主体“生力军”,让财源结构更优、韧性更强。一是主导产业“扛旗领跑”。聚焦全市“4+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文旅、物流、康养三大特色产业),累计拨付产业扶持资金43.2亿元,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其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前三季度产值突破900亿元,贡献税收39.2亿元,同比增长12.5%;*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通过财政奖补引进上下游企业25家,新增税收2.3亿元,带动5200余人就业。比如*重工,借助500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更新生产线后,前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9%,缴税增加3300万元。二是中小微企业“焕发生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前三季度为市场主体减负69.5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30.2亿元、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18.8亿元、社保费缓缴13.1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3.2万户。*县*电子厂是一家从事手机配件生产的小微企业,今年5月享受880万元留抵退税后,新增2条生产线,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长48%,带动220名群众就业。三是新兴业态“破局成长”。拨付8.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数字经济、直播电商等新领域,培育市级电商示范企业35家、网红直播基地7个。*市“云上*”直播基地获1200万元财政补贴后,入驻主播团队50个,前三季度带动农产品销售16亿元,相关产业税收达1.9亿元,同比增长38%;*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企业62家,贡献税收1.02亿元,成为新增长点。四是存量税源“挖潜增效”。联合税务部门开展“税源排查、欠税清理”专项行动,排查企业3300余家,清理历史欠税2.1亿元。*区对29家房地产企业核查后,追缴欠税4500万元;*县建立“政府+税务+运输协会”机制,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税收,新增税收720万元。(二)支出保障“实”,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我们坚持“民生优先、项目为王”,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前三季度重点领域支出“不缩水、不打折”,切实保障了发展急需和群众期盼。一是项目建设“加速跑”。建立“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清单”,对188个市级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累计拨付资金158.6亿元,项目开工率93%,完成年度投资的79%。*高速改扩建拨付33.2亿元,完成总工程量88%,预计年底通车,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水库拨付18.8亿元,大坝主体完工,建成后可解决3县22万群众饮水和5.2万亩农田灌溉问题;*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拨付10.2亿元,建成厂房4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1家。二是民生福祉“暖人心”。民生支出占比达70.2%,较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教育方面,拨付90.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5所,新增学位6.1万个,落实“两免一补”惠及87万名学生;医疗方面,拨付69.5亿元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提至每人每年670元,新建乡镇卫生院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