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邻里守望,关爱残疾人”志愿助残项目计划本项目借助个案、小组工作方法,结合需求调查的结果以及社会支持、优势视角等社会工作理论,以辖区残疾人为对象,以助残帮困为重点,使家庭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环境美化等为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日常化,实现睦邻亲善,守望相助。一、需求分析人际交往(具体表现:疾人希望能够融入社会,增进与他人的交往,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康复需求(具体表现: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可以帮助他们消解痛苦,获得功能补偿,获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融合社会创造条件。)上门服务(具体表现:残疾人在自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又难以负担护理费用,提供相关的上门服务可以便利他们的生活。)二、项目目标(1)了解并掌握残疾人的生存现状以及问题需求;(2)以个案工作和主题活动的方式,解决残疾人问题,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实现其健康成长;(3)总结服务经验,提炼服务模式,打造“镇级-村委会-网格”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三、预期成效(1)结合辖区残疾人的特点及状况,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辖区残疾人的家庭背景、朋辈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残疾人的现状和需求。(2)依据前期需求调查情况,甄选个案帮扶对象,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个案服务。同时,设计开展增进朋辈关系、优化社会支持等主题活动。(3)依托项目的开展,总结项目经验,提炼服务模式,形成专业的项目成效总结报告以及“镇级-村委会-网格”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四、具体措施(1)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有效载体,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组织志愿者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情况,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开展“暖人心”送服务上门活动,组织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定期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家政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为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清洗换季衣物、检修水暖电气、代购物品、代发信件、代缴费用,宣传防火、防煤气中毒等生活常识。大力开展亲情陪伴,组织志愿者到残疾人家中,陪他们唠家常、读书报、玩棋牌,给广大残疾人更多的精神慰藉,减轻孤独感和寂寞感。组织辖区内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建立服务队,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应急救助、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3)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定期为残疾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进行义务健康查体,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就医取药,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组织心理疏导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防治心理疾患。(4)举办“活力健康”残健运动会。为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促进残疾人康复健身,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让群众性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增强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五、存在的风险(1)项目人员稳定性问题。应对策略:固定项目人员,确保项目人员的稳定性。(2)由于本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突发状况,某些活动可能会刺激服务对象。应对策略:在项目前期对服务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在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服务对象的反馈及时修正服务方案,促进方案更加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