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第三季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第三季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分析当前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调度重点难点问题的整改进展,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压实。刚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解读了《*工业园区异味整治帮扶方案》,县生态环境局的同志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重点工作进展,相关单位也就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了汇报。总的来看,大家的汇报实事求是,问题找得准,措施也比较具体。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把脉会诊”的分析会,也是一次“加压鼓劲”的动员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并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今年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凝聚了在座各位以及全县环保战线同志们的辛勤汗水。根据县生态环境局的通报,截至9月底,我县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xx.x%,同比提升x.x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x.x%,首次在季度考核周期内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方面,我县主要河流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xxx%,总体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也持续保持xxx%。这些数据说明,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是有力的、有效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的取得只是阶段性的,当前我县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复。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更不能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当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第一,一些“老大难”问题积弊甚深,根治难度大。比如,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部分区域的露天焚烧、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现象,这些问题反复抓、抓反复,但依然时有发生,就像是生态环境的“牛皮癣”,屡禁不止。再比如,部分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虽然已经建成,但管网配套不完善、运行负荷率偏低,导致处理效能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虽然经过多轮整治,但散户污染、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常态化监管机制的短板和末端治理能力的不足。第二,一些“新发性”问题凸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今天会议重点讨论的*工业园区异味扰民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也损害了我县的对外形象,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之患”。这类问题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治理起来更为复杂,考验着我们的治理智慧和担当精神。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就可能从一个环境问题演变为社会稳定问题。第三,一些整改工作存在“温差”现象,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从督查情况看,部分单位和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认为环保是“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具体表现为:有的问题整改方案制定得很好,但行动迟缓、推进不力,停留在“纸上整改”;有的问题整改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导致问题整改后不久又死灰复燃;还有的单位之间推诿扯皮,“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依然存在,压力传导层层递减。这种“制度空转”的现象,是抓好问题整改的最大障碍。这些问题,无论新旧,都是我们绕不开、躲不过的坎,是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这场硬仗。二、提升政治站位与发展观念,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要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工作的力度和成效的深度。我们必须从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