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办公厅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相关会议要求,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通报典型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推动我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特别是“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一)减负成效落地生根,基层负担切实减轻。我们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将“减负”行动贯穿行政运行全过程,让基层干部从冗余事务中彻底解脱。市级层面率先发力,构建“减文、减会、减事”三维管控体系:建立文件签发“双审制”,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停发,2025年市直部门发文数量较上年下降xx%,其中“白头文件”“重复文件”基本清零;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视频会议系统,推行“一会多议”“套开会议”模式,使跨部门协调会议平均时长缩短xx%,市级会议费预算整体压缩xx%以上,部分职能部门降幅超xx%。更具突破性的是督查考核机制改革,通过“合并同类项”“取消无效项”“保留核心项”,将市级层面考核事项从2023年的xx项精简至x项,考核指标层级由四级压减为两级,指标数量从xxxx个精减到xxx个,砍掉xx%的非必要考核内容。改革后,基层迎接检查的频次下降xx%,陪同汇报时间减少xx%以上。乡镇干部普遍反映:“过去一周要应付三四场检查,现在每月最多一次,终于能沉到村里解决灌溉设施维修、低保核查等实际问题。”这些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最直接的获得感来源。(二)实干导向深度融入,发展势能不断汇聚。减负不是终点,而是为干事创业“松绑赋能”。我们以减负为契机,将干部精力引导至服务中心工作的主战场,形成“减负—增效—发展”的良性循环。全市聚焦“三个年”活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锚定“八场硬仗”(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明确“七个加力提效”目标,建立“任务清单+责任闭环”机制,让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减负后的干部队伍迸发出强劲动能:招商干部扎根园区一线,2024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较上年增长xx%;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建成千亩中药材基地xx个;窗口单位推行“一窗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x个工作日。这份实干劲头转化为亮眼成绩:2024年我市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x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三,政府工作群众满意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安建设满意度等xx项指标斩获全省第一,其中营商环境评价跃居全省首位,市场主体总量突破xx万户。这些成绩印证了“减负就是减束缚,增效才能促发展”的深刻逻辑,彰显了实干导向带来的发展红利。(三)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干事环境愈发优化。减负的过程,本质上是作风重塑的过程。我们以减负为抓手,推动干部作风从“重痕迹”向“重实效”转变,从“应付上级”向“服务群众”转变,构建起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建立“无会周”“无文日”制度,明确每月最后一周不召开全市性会议,每周三不印发一般性文件,倒逼部门转变工作方式,从“靠文件指挥”转向“靠调研指导”,2024年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基层调研时长较上年增加xx%,形成有数据支撑、有解决方案的调研报告xxx余篇。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减负成效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弄虚作假、变相增加基层负担的严肃问责,对实干担当的优先提拔使用。这种鲜明导向让“躺平者”无处遁形,“奋进者”得到激励:某县农业农村局因重复要求乡镇填报报表被通报批评,而扎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