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发改委近年来,市发改委牢固树立“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理念,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全市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1%,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抓重点,完善产业培育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市提出加快构建“633”工业发展体系,坚持用产业集群理念抓产业,出台《许昌市十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以提升集群能级、创新能力、链条水平和优化生态为目标,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巩固提升电力装备、再生金属、硅碳新材料、发制品4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超硬材料、人工智能、电梯、食品6个产业集群,抓好7个培育清单(产业链群图谱、重大事项、重点提升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招商企业、重点创新平台、支持政策),加快构建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2022年,十大产业集群营收总规模约为43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86%,其中,智能电力装备、再生金属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以再生金属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纳入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硅碳新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抓龙头,持续锻强产业链条。发挥许继集团龙头作用,构建“龙头+配套”特色产业链发展体系,印发《关于发挥许继集团龙头作用优化提升本地产业协同配套能力的工作方案》,定期梳理、滚动列出市域内年采购额500万元以上和市域外年采购额1000万元以上的供应商信息库,分批举办供需对接和招商引资活动,引导许继集团加快孵化裂变新主体,“十四五”期间,推动许继集团本地采购额年均增长25%,引进落地30家以上许继集团外地供应商。一是供需对接搭平台。市发改委定期举办许继与本地配套企业供需对接会,宣讲许继集团采购范围、方式、流程及需求,指导本地企业按照许继集团采购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更多有意愿、有能力、能够替代外地供应商的本地企业纳入许继集团供应链体系。2022年,许继集团本地供应商新增73家,本地合作企业数量达到400余家,本地采购额20亿元,同比增长20%,最大限度实现了许昌造、许昌用。其中,许昌迈科思、哈德威等企业通过与许继集团配套合作,年产值从百万级增长至3000万元以上。二是持续裂变育动能。市发改委在资金、技术、营商环境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许继集团在创新领域和技术跃迁中不断裂变升级,催生更多的高成长性市场主体。近年来,许继集团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家,输出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先后孵化出百十家创业成功企业,衍生出了开普检测、许继智能、许继昌南等10余家地方知名企业和20余家中小型企业。2022年,许继集团成立河南源网荷储电气研究院、许继换电服务公司,与南方电网合资成立许继换电科技有限公司,孵化裂变新兴业务,培育发展内生动能,打造许昌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名片”。三是龙头招引增活力。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充分利用许继集团在生产经营中建立起来的广泛业务联系,围绕年采购额1000万元以上的外地供应商企业名录,依托“双招双引”基地,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重点,分批开展“一对一”招商和“点对点”对接,着重引入卡脖子类战略物资生产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和自身有重要市场资源的外部企业,推动电力装备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2022年,引入了宁波飞羚、中农电力、蚂蚁新能源等6家外地供应商企业入驻许昌。2023年3月7日,我市成功举办2023年许继集团供应商大会,共邀请150余家省内外供应商参会,与20家配套供应商达成合作落地意向,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税收2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将极大提升许昌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三、抓行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硅碳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硅烷科技公司北交所上市。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黄河鲲鹏园区三期项目建设,引进一批信创外设配套企业入驻许昌,加快形成产业生态,黄河信产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中原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