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探索——以XX安居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为例进入2025年,我国城市发展迈入了以人为核心、注重内涵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深入实施,为城市建设赋予了全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作为XX市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XX安居集团承担着为千万市民“安居”的重任。在此背景下,集团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以“匠心筑家、为民安居”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绝不能脱离业务实践而空谈,必须深度融入集团战略规划、项目建设和社区运营的每一个细胞,将无形的思想力量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形实践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XX篇章贡献坚实的“安居”力量。一、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重要的实践价值。(一)理论意义:锻造国有企业独特竞争优势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能够有效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集团在《“匠心·家”企业文化白皮书》中明确提出,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业务全过程。这不仅确保了企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更是将宏观的理论指引,转化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艰巨的建设任务中,形成坚不可摧的核心战斗力。(二)实践价值:确保战略与行动同频共振将“匠心筑家、为民安居”等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是确保集团发展战略与国家方针政策同频共振的关键。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每一块砖瓦的铺设、每一次对业主的贴心服务,都承载着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这种文化驱动力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和职业荣誉感,确保各项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等任务不仅能按时完成,更能高质量、高标准地达成,最终将“纸上蓝图”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实景,切实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人民的获得感。二、当前融合发展面临的四大难题在推动企业文化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实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破解。(一)思想融合之难如何避免企业文化宣传与一线业务工作形成“两张皮”现象,是首要难题。文化理念若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中,而不能真正渗透到项目规划的每一个论证会、工程建设的每一次质量检测、社区服务的每一个响应动作中,就无法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二)多元需求之困当前,市民对住房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出刚性需求与多样化改善性需求并存的复杂局面。企业文化如何有效引导员工,尤其是规划设计师、项目经理等,精准理解并积极回应这些复杂且动态变化的诉求,考验着文化建设的深度与精度。(三)创新转型之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绿色智慧“好房子”建设,是对传统开发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固有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和工作习惯成为巨大阻力。如何通过文化建设的力量,破除思想藩篱,鼓励创新、宽容试错,引领全体员工拥抱变革,是集团转型升级的关键。(四)利益协调之杂在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城市更新项目中,往往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利益博弈。如何运用文化的力量,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去凝聚社会共识、平衡各方利益、化解潜在矛盾,确保项目能够平稳有序地推进,是对国企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三、企业文化融入业务发展的实践探索面对挑战,集团立足自身业务特点,积极探索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实际工作场景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以“四大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框架。(一)以“匠心文化”引领“好房子”建设为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核心定位,集团以弘扬“安居工匠”精神为抓手,将“匠心文化”全链条注入住房开发建设。一是擦亮“党员先锋岗”红色品牌。在XX保障性住房、XX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现场,我们设立了覆盖结构、机电、精装等关键工序的30余个“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骨干带头签订《质量责任承诺书》,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带头攻克了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