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在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城管)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作为一名入职三年多的年轻干部,很荣幸能在此次学习教育座谈会上分享体会。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至今已走过十余个年头,对我们年轻干部而言,这不仅是作风建设的标尺,更是职业生涯的“成长指南”。结合近期学习教育和工作实践,我谈以下几点体会。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筑牢政治信仰的“压舱石”。刚入职时,我曾片面认为中央八项规定主要针对领导干部,与基层执法人员关联不大。但在参与“四风”问题专项整治案例研讨后,我意识到这种想法的错误性。例如,xx城管中队因违规接受商户宴请,在执法时选择性“宽松软”,最终导致整个队伍公信力崩塌。这个案例给我敲响警钟,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接班人,若在职业生涯初期放松纪律要求,就如同高楼地基不稳,必将影响长远发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我们从思想上拧紧“总开关”,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在复杂的执法环境中不迷失方向。(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锤炼过硬作风的“磨刀石”。城市管理工作直面群众,工作作风直接关系政府形象。记得去年夏天,我在参与xx老旧小区违建拆除工作时,起初因急于完成任务,对群众解释政策不够耐心,导致部分居民产生抵触情绪。后来在领导指导帮助下,我转变工作方式,逐户走访了解实际困难,协助解决物品存放等问题,最终得到群众理解和配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央八项规定中“密切联系群众”“力戒形式主义”的要求,正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关键。只有以扎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守护廉洁底线的“防火墙”。年轻干部社会阅历相对不足,面对诱惑时辨别力和抵抗力较弱。202x年x月,在参与渣土运输专项整治时,xx运输公司试图通过赠送购物卡、宴请等方式拉拢关系,都被我坚决拒绝。第一次拒绝运输公司的购物卡时,手心全是汗。虽然金额不大,但那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第一次破例就是溃堤之始’的含义。事后我也反思,若长期处于复杂执法环境,稍有松懈就可能陷入“围猎”陷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我们划出了清晰的行为边界,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二、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摆自身问题通过此次学习教育,我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日常工作表现,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存在“现用现学”的问题。比如在准备文明执法检查时,才临时突击学习相关规定,对精神实质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的理解。平时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导致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二)工作作风存在“浮躁心态”。作为年轻干部,虽然工作热情高,但有时过于追求工作速度,忽视了工作质量。在处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时,曾因急于结案,没有充分核实情况就回复,导致群众二次投诉。在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时,存在“重整治、轻长效”的倾向,满足于完成阶段性任务,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反映出工作中存在浮躁心态和形式主义苗头。(三)服务群众存在“距离感”。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有时缺乏换位思考,与群众沟通交流方式方法简单生硬。遇到流动摊贩不配合执法时,往往只是机械地宣传法规,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实际困难,导致群众对执法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在参与社区共建活动时,更多是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任务,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的意识不足,未能真正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四)自我约束存在“松懈现象”。虽然能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自我约束不够严格的问题。比如,在参加行业交流会时,出于人情往来,接受了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小纪念品;在公务用车使用过程中,偶尔存在因顺路而超范围用车的情况。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反映出我对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还不够彻底,存在侥幸心理。三、以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