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xx县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4年工作回顾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纵深推进“六个新突破”,将“立规矩、促规范、塑形象”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加强劲。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7.8亿元,同比增长5%(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94.8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亿元,增长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我们聚焦短板短项,下大力攻产业,发展质效更优。坚持既要“面子”更要“里子”,从“拾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粗放模式转为“以亩均税收论英雄”的精准导向,坚决杜绝无效低效投资,产业来势越来越好、企业活力越来越足、品牌实力越来越强。产业思路更加清晰。注重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明确以酱卤为主导、合成生物制造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方向。建成酱卤特色产业园,王饺儿、海佳食品等5家企业入驻。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湖南农业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酱卤调理食品研究与推广项目入选市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县职业中专食品加工专业完成首届招生。建成酱卤文化展示中心,xx酱卤、安小卤完成品牌注册。编制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集聚区规划,成立应用研发中心,签约汉禾生物等项目5个,被确定为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三大基地之一。产业园区更具规模。围绕三条产业链和“一主一特”开展产业链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参与组建安鑫基金、国科创投基金、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新引进产业项目24个。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回引人才532人,“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6家,新增涉税主体11家,乡镇商会全部成立。严格落实“6411”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新开工产业项目10个、投产13个,农业产业园建成运营,津山口福、江右制药、朗德金沅相继投产。“三类”用地处置率均达100%。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长岭大桥南辅道、文化南路、西城北路建成通车,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主体更有活力。新增“四上”企业4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科普基地各1个,建成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xx工作站。签订产学研协议18个,技术合同成交额50.1亿元。15家企业技改项目入选省级项目库,锦豪纺织纳入工信部第一批备选项目清单。中意包装、站成智造获评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香生坊等7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牛化工创建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外贸企业7家、外资企业2家,城安贸易实现进出口1.8亿元。产业品牌更受青睐。“一粒米、一蔸菜、一壶油、一条鱼、一条酱卤产业链”的农业品牌创建初见成效。高标准建成安兴“稻稻菜”、青螺滩鳜鱼养殖等示范基地,创建“潺陵稻香”大米和“潺陵春”菜籽油品牌,成功举办南方稻稻菜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现场交流会和xx农产品博览会。获评“中国生态鳜鱼之乡”。“xx酱卤”直营及加盟店达到100家,被评为省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我县被授予“博鳌亚洲论坛绿色发展基地”,获评“世界长寿乡”称号。我们聚焦老账欠账,下大力抓统筹,城乡面貌更美。坚持“补历史欠账、补发展短板”,尽最大努力统筹资金、整合项目,集中力量办最急的事、最大的事,实现了城乡面貌大变样。乡村振兴提速。耕地保护三年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有效遏制。实施“小田”改“大田”,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创建双季稻生产示范片5个,形成荆八线、鲸沙线粮食生产示范走廊,粮食面积、产量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市级优秀家庭农场14家、农民合作社10家,绿蔬园入选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发挥环境卫生理事会作用,有效带动村民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