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与实践交汇处砥砺前行——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的心得体会《习近平经济文选》集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经典论述,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理论光芒与实践伟力。它不仅是认识经济规律的钥匙,更是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航标。反复品读,我深切感受到这是思想的“灯塔”、实践的“坐标”、奋进的“号角”。结合学习体会,我有三点认识。一、在理论光芒中把握方向,在思想指引下坚定信念(一)观世界风云,明中国走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经济文选》让我们看清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优势和必由之路。总书记关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为我们增强战略定力、保持战略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学习文选,让我更深切理解了“何以中国”的底气所在:正是党的坚强领导、制度的独特优势、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的强大韧性,托举着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二)立时代潮头,悟发展真理。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新质生产力培育,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高度统一。这让我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回答“有没有”的问题,更要回答“好不好”的问题;不仅要追求速度的攀升,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文选的学习提醒我,要以更加长远的视野和更加科学的方法,理解发展规律、谋划发展战略,把“怎么看”和“怎么干”统一起来,把握发展主动。(三)强理论自觉,筑信仰基石。理论的光芒,是坚定信仰的底气。学习文选,让我切身感受到理论自觉的重要性。总书记强调:“要在学习中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唯有在理论上清醒坚定,才能在实践中沉着应对。作为干部,我要自觉把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理论学习作为长期任务,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实践的智慧和精神的动力,在风高浪急中始终不迷航、不失速。二、在人民立场中校准航向,在价值坚守里积蓄力量(一)问初心何在,始终为了人民。《习近平经济文选》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根本命题,不仅是治国理政的价值标尺,更是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文选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一切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改革的推进,都必须回答“是否真正让人民受益”。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二)察百姓冷暖,聚焦民生答卷。经济发展的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百姓生活的改善。从就业、教育到医疗、养老,从食品安全到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关切的,正是经济工作的落点。《习近平经济文选》中的一系列论述,提醒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把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办好,把一桩桩民生实事落细落实,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三)谋共同富裕,校准价值航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选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学习让我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作为一名干部,要在工作谋划中自觉融入这一战略追求,既要有“雪中送炭”的责任感,更要有“锦上添花”的主动性,把共同富裕的目标转化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三、在实践探索中勇担使命,在开拓创新里积蓄动能(一)以创新引擎,点燃发展动力。文选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才能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无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还是加快绿色转型,本质上都是在孕育新质生产力。学习让我明白,干部要有敢闯敢试的锐气,更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形成全社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