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对党忠诚异化的现实样态及其防治理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1]48随后,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新时代要“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然而,党内有什么突出问题可能容易导致党出现变质、变色、变味呢?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处了一大批高级干部,有的还是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干部,哪里像党的高级干部?连做普通党员都不配!关键就是对党忠诚出了问题”[1]140,实际上“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3]1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决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任务,有助于在涉及党的建设这一根本性问题上避免犯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颠覆性错误,真正把党打造成“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4]。一、党员对党忠诚异化的现实样态与政治危害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忠诚作为百德之首,向来是衡量人品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推崇。古人曰:“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忠诚就像水之于鱼儿一样,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忠诚是共产党人必备的首要政治品质,是党在百年艰苦奋斗历程中凝聚磅礴力量进而具有攻坚克难、战无不胜能力的传家宝。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1]155。对于党员而言,何为忠诚?在战争年代,由于党员“不是什么普通的人,而是有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应該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自觉的代表者”[5],那时的“忠诚”特指党员“不能只是在口头上拥护党的决议就算完事,他的责任在于坚决地执行决议,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这些决议”,“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要忠实于党的决议,而且要在困难中,在生死关头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有党监督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胜利时,而且要在失败时坚持党的决议”[6]。不同于以往“忠诚”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和行动,新时代“忠诚”的含义侧重于党员要“心中有党”,一言以概之,就是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7]24。应该说,这一新阐述深刻洞察了历史方位变化和党建主要矛盾转换对党员政治忠诚的时代要求,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思想内涵。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得出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8]。党员对党忠诚与否,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党忠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当前如何破解党的政治建设难题这一主要矛盾,系统地阐述了对党忠诚的构成要素:一是忠诚主体是全体党员。区别于其他任何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它有着严明一致的政治要求。因此,对党忠诚在全党范围内是一种强制性的普遍要求,对党的所有成员都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1]111,“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9]133。二是忠诚客体是党的信仰、组织及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忠诚不是抽象虚幻的政治要求,它实际上有着具体明确的内容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