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聚焦问效多措并举打造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新模式2024年以来,xx市财政局紧盯新时代预算绩效评价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组织开展23个政策项目和7个部门整体财政重点评价,涉及财政资金71.19亿元。从评价发现问题和相关建议层面看,形成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政策定位、项目管理等7个方面28类300余条具体问题,提出350条意见建议,评价报告质量比往年有较大提升;从评价成效看,统筹优化调整补贴政策3项,压减部分部门预算资金约5亿元,盘活沉淀基金和固定资产闲置资金1.73亿元,部门单位绩效观念进一步增强,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财政资源的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一、创新建立三项制度,夯实评价基础一是成立绩效评价领导小组。由市财政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绩效管理处和绩效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下设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宣传材料3个小组,共同协调推进重点评价工作。二是建立财政主评人制度。完善“财政+第三方”评价模式,建立双主评人制度,即财政主评人+第三方机构主评人,指定从事绩效评价工作三年以上同志担任财政主评人,明确要求财政主评人与第三方机构主评人加强沟通协调,梳理项目政策改革方向,切实把准评价方向,共同对全过程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把控。三是建立政策学习研究制度。定期开展政策研究分析,结合评价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采取多种形式收集相关政策资料,了解政策项目背景、最新改革精神和改革举措,准确把握改革发展方向和脉络,确立评价主线和评价基调。二、突出抓好三项工作,把控评价方向一是首次举办双主评人培训。组织15家第三方机构主评人和19名财政主评人进行集中绩效业务培训。以《绩效评价岗位能力与要求—如何当好合格的评价主评人》为题,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规范绩效评价操作过程、撰写高质量评价报告和绩效管理未来发展方向”4个部分,从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详实讲解绩效评价实操技巧和重要方式,提高双主评人的实操能力和把控评价进展。绩效领导小组坚持每周听取评价工作进度,由财政主评人汇报重点评价进展情况,全面掌握每个项目评价进度,及时动态了解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风险点,制定“前期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和报告撰写阶段”等质效控制要点,指导财政主评人建立评价工作台账,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和支出处室,督导评价工作组按照质量标准开展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效率有序推进。三是组织编写评价简讯和专报。督导检查小组持续跟进重点评价工作进展,及时发现评价各阶段特色亮点。宣传材料小组认真梳理编写信息简报,积极动态反映先进典型、鲜活的事例,并在内部利用会议、郑政钉、微信群等发布,营造必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开展绩效评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把控五项关键环节,提高评价质量一是科学制定评价方案。由评价工作组牵头负责制定,详细制定评价工作计划安排、拟采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依据,突出评价方案的“内容完整性、实施可行性、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选择合适点位开展预调研、试评价,科学优化工作方案,提高绩效评价水平和效率。二是深入现场勘察调研。评价人员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研设计,结合前期研究和资料分析情况,综合考虑项目数量、资金体量、业务类型、区域特点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主体作为调研对象,重点深入资金流向末端,着力发现政策执行、项目决策、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梳理归纳问题类型,深入分析产生问题原因。三是开展问题研讨分析。撰写评价报告前,精心指导第三方起草评价报告,组织第三方机构主评人、财政内部支出处室等相关人员,召开重点问题集体研究分析会,围绕关键性和核心领域问题进行探讨,找准重点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达成意见共识,加强问题分类归集,提炼报告要点,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相关建议,提高撰写报告质量和效率。四是借智引力专家资源。针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复杂的项目,邀请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一同实地开展调研,对收集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研判。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准确把握政策,聚焦核心问题,对关键问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