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党员专题党课上的讲话:永葆初心担使命,锤炼作风优服务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党课,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教育引导我们社区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锤炼党性、改进作风,以实际行动擦亮为民服务的鲜亮底色。下面,我围绕“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擦亮为民服务底色”这个主题,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勉。一、高度警醒,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于我们社区党组织而言,作风建设更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基础和生命线。我们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作风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也最真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深入落实,如同一股强劲的新风,涤荡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一些顽瘴痼疾,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而是长久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决不能有任何歇歇脚、松松劲的想法。当前,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四风”问题出现新的变种和反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有的工作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但在抓落实上却“雷声大、雨点小”;有的服务群众满足于“门好进、脸好看”,但在“事好办”上却设置隐形门槛;有的同志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口号喊得响,行动上却拖拖拉拉,存在“慵懒散”现象。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可能改头换面、潜滋暗长。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其危害性极大,一旦任其发展,就会像病毒一样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因此,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把作风建设一抓到底。二、正视问题,以自我革命精神检视作风短板成绩要肯定,但问题更要正视。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我们的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结合日常工作观察和近期的调研走访,我认为我们XX社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三个度”上。第一,服务群众的“温度”有待提升。我们很多同志工作很辛苦,也做了大量事务性工作,但有时更像一个“办事员”,而不是一个“贴心人”。我们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优化了办事流程,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居民前来咨询求助时,我们是仅仅按照流程给予程序性答复,还是能够多问一句、多想一步,主动为他们提供更周全的解决方案?有的同志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等群众上门,而不是主动走下去了解群众需求导致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温差”。今年上半年,我们社区网格员累计走访居民1.5万余户次,但其中真正深入交流、发现并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比例还不高。服务群众,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这种温度,来自于我们发自内心的为民情怀和宗旨意识。第二,贯彻落实的“精度”有待加强。上级的决策部署,到了我们这里,如何结合社区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考验的是我们的能力和作风。目前,我们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上下一般粗”的现象。比如,在推进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有时满足于宣传横幅挂上了、通知通告贴出了,但在如何引导居民养成长效习惯、如何解决老旧小区设施不足等具体问题上,缺乏精细化的思路和“绣花”功夫。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如果变成了“最后一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杜绝那种满足于“大概齐”、满足于“已落实”的粗放式工作作风,要像精准滴灌一样,把各项工作精准地落到每一个楼栋、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第三,内部管理的“力度”有待增强。“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上,我们有时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比如,在“三会一课”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