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3江西省乡村振兴局2023年2月28日鹰潭市强化三项举措以乡村善治促乡村和美鹰潭市突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备,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治理机制,把基层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工作优势。一是构建职业化体系。全面推进村(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9.4%,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占89.5%,配备社区工作者达到每万人23.6名、高出要求5.6名,村、社区运转经费年均分别达25万元、30万元,建立3岗15级的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有效解决了村(社区)队伍流动性大、难留人问题。二是创新网格化管理。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村党组织体系,划分网格2334个,成立网格党小组2151个,配备网格员6448名,专职网格员配备率达86.4%、高出目标要求26.4个百分点。2022年,全市26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所有党员网格员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在核酸采集、隔离转运、配合追阳、物资配送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三是实施精细化服务。积极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治理”综合体,推进以“村事民办+民事村办”为重点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梳理形成45条便民服务清单,开通市级党群综合服务热线“3651890”,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2022年,全市共受理群众各类服务事项4.6万件,服务事项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四是推行长效化管护。将专业化物业服务向乡村延伸,把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植入农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自主经营”模式,组建34家乡村物业服务公司,全天候提供30余项服务,实现所有行政村人居环境的常态化治理、长效化管护,对破解农村物业“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难题进行了有效探索。二、“三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坚持把乡村治理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有效破解乡村治理与重点工作“两张皮”“不关联”问题。一是以自治促改革攻坚。坚持把乡村自治作为城乡融合重要手段,开展农村“三变”改革,72个省市县定重点帮扶村开展“两闲”盘活利用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入市储备办法、入市管理系统、入市产业♘“三个全国领先”,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专刊推介,“乡聘村用”“医共体”“县管校聘”等改革试点全域覆盖,成为全国11个试验区中唯一一个被国家发改委推介经验做法的地市。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等10多个村民自治组织在宅改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余江宅改在全国领跑、鹰潭全域宅改在全省领先。二是以法治促乡村和美。推进“铸墙、净土、攻心”三大工程,每个行政村设立“法官工作站”,每个村小组培养3-5名“法律明白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个,组建各类调解委员会480余个,打造了“家门口”的诉讼服务。实施矛盾纠纷化解“三个一”工作法(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搭建一个365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立一项突出问题逐级提档机制),有效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三是以德治促乡风文明。将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龙头工程”来推进落实,将婚俗改革纳入综合绩效考评内容,实行“红黑榜”奖惩激励机制,推广运用积分制,将村民婚事“零彩礼”作为加分项,大操大办、♘葬薄养等作为扣分项,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贵溪市纳入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鹰潭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7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304个,2022年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活动5次。三、数字赋能,优化乡村治理路径。以建设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打响“智治鹰潭”品牌。一是完善智慧平台建设。优化升级防贫监测帮扶平台,持续用好“六化”防贫监测模式,新增数据比对、风险消除等模块,全力打造防贫监测帮扶2.0版。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认定监测对象1084户3533人,纳入数量位居全省二类市第一。二是健全智慧监督体系。探索建立“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微信小程序,设置“在线投诉、热门事项、权力清单、扫码分享、信息公开、综合分析”等11个模块,实现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