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培训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理念和资源。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点和思政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艺术美学视域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学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解析其内在逻辑,探索其创新路径。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现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经过长时间的演进后形成具有长期稳定性的伦理道德、精神品质、习惯风俗等等。高职院校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价值引领、品德提升、情感表达和审美取向上的导向作用。从艺术美学视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探索二者育人思想的契合点,有利于厘清文化传承与美学教育、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现实转化逻辑,把握育人规律和本质特征,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美学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艺术美学思想和情感表达,它既包含精湛的传统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包含感知美、塑造美和传递美的育人资源,为高职院校美学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内在依据和不竭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持续深入地挖掘内容丰富、质量卓越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艺术价值追求,树立高标准技艺学习要求,有效开展高职学生艺术美学与技艺学习的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艺术素养、技艺学习、技能培养的同步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同时注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育融入模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提升技术技能学习质量。艺术美学视域下,传统文化的美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技艺学习、艺术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必然要求,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学教育发展之中,多维度、多形式丰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与技艺学习的内容才能让美学教育在创新中发展、与时俱进。2.“以美育人”和“以美立德”是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将“以美育人”和“以美立德”作为思政教育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艺术美学视域下美育工作改革发展的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大学生在求真向善尚美中,铸就创新意识、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艺术形式、艺术资源的归纳与总结,其中蕴含审美导向和德育思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注重探索其发展逻辑,实现“以美育人”和“以美立德”的创新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高超的艺术理论水准与突出的技艺实践要求,既有很高的理论学习价值,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理论与技艺实践,可为高职学生的艺术理论学习和技艺实践培养提供丰富资源,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这种融合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相得益彰,能为高职院校提供多样的思政素材,是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优秀文化与技艺来源于生活,扎根于实践,体现了高质量的艺术理论与技艺实践融合要求。将艺术美学运用于高职技艺实践教学,能加深大学生对艺术理论的认知和掌握,增强他们的技艺实践能力,切实让大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内涵,以美育促德育,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蕴涵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传统的建筑、戏剧、古玩等多形式的艺术表现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中国大地。高职院校作为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职责,要致力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学习和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多方面地、更好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