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委书记在县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部署要求,总结分析全县审计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县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了年度审计工作情况,各位委员结合分管领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会后请相关部门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审计监督的时代使命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把“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县委书记,我深刻认识到,审计不仅是经济监督,更是政治监督,是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催化剂”,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守护神”,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县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政策落实、规范权力运行、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洁政府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乡村振兴资金审计中,揭示了个别项目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问题;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了部分单位“三公”经费超支、内控机制缺失的风险点;在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审计中,核减了工程款项、挽回了财政损失。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单位对审计整改“重形式轻实效”,个别领域“屡审屡犯”现象依然存在;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充分,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的贯通协同有待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与新时代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要深刻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国之大者”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县委中心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作用,以高质量审计护航高质量发展。二、突出工作重点,精准发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的关键阶段,审计工作必须紧扣发展大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三个突出”:第一,突出政治之审,护航重大决策落实。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战略实施,关注政策执行的效果、资金使用效益、项目推进力度。比如,在生态环保领域,要审计专项资金是否真正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在民生保障领域,要检查教育、医疗、养老等政策是否落地见效,严查截留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第二,突出风险之审,筑牢经济发展底线。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审计工作要增强风险意识,重点关注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安全生产等领域。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债务要穿透式审计,揭示隐性债务风险;对金融领域要关注不良贷款、非法集资等苗头性问题;对安全生产要检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执行等情况,推动源头治理。近期,某邻县因安全生产投入审计缺位导致重大事故,教训极为深刻,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第三,突出权力之审,强化廉政建设屏障。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严肃查处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腐败问题。比如,去年我县查处的某局局长利用职权插手工程谋取私利案件,最初线索就来源于审计发现的招标程序违规问题。要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同时,要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探索“智慧审计”模式,提升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整改“回头看”,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闭环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严肃问责。三、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审计监督新格局审计监督不能“单兵作战”,必须强化系统集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审计”工作格局。要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形成“攥指成拳”的监督合力,具体从三个维度发力:第一,健全制度机制,织密监督网络。以制度为纽带强化统筹协调,修订完善《县委审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