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参加此次培训以来,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结合XX实际,重点围绕防范应对自然灾害风险谈几点体会。一、坚持入脑入心,全面推进理念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我们全面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一盘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总体”,强化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自觉置身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思考,从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安康的高度,系统谋划构建与XXX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要下好“先手棋”。全面贯彻总书记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减灾,一体推进防灾工程建设、完善预警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科普宣传等工作,坚决打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主动仗”。要突出“统筹棋”。自然灾害风险往往具有复合链生特点,如XX区,洪涝灾害风险较高,且洪涝灾害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在实际应对处置自然灾害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各方资源,统筹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种方法,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合力。-1-二、坚持高质高效,全面推进体系现代化。体系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坚持党政领导。我们将坚决扛起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政治责任,突出区委区政府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区减灾委、区防指、区森防指、区防震减灾等领导机构力量整合,压紧压实“区-镇(乡)-村-网格”责任链条,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落实体系。坚持多方参与。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持续完善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不断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如,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烟雨徽州、水墨乡村”水系综合治理方案谋划编制,全面提升方案编制的专业性、科学性。坚持完善机制。持续完善“全灾种、大应急”应急管理体系,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重特大灾害调查评估制度,探索制订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区、乡镇(社区办)两级应对灾害的事权划分,完善各级责任主体和岗位清单,加快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运转体系。三、坚持落实落细,全面推进能力现代化。我们将持续加强全过程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综合检测预警能力。扎实推进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整合应急、气象、地灾等部门短临雷达回波观测系统、应急广播、雨量站、六要素气象站等资源用于自然灾害预警监测。持续加强标准化水文站、卫星雨量站,红外高清视频站等预警监测设施建设,织密“空天地”一体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提升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抗潮、森林防火、生态环-2-境治理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针对XX区洪涝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实际情况,采取近期实施城区段防洪护岸建设,远期扩建丰乐水库至大型水库等举措,力争将丰乐河XX区城区段防洪标准从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提速“烟雨XX、水墨乡村”水系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力争实施一批新建和改扩建水库、塘坝、河道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全面补齐全区防御洪涝灾害工程短板。加强综合应急救援救灾能力。统筹消防救援、安全生产、地震救援等应急力量,持续深化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切实做到专业能力建设与综合能力建设“两手抓”。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完善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持续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设。采用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多种方式,丰富应急物资储备品种,优化物资储备布局,提高物资保障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先进科技装备推广应用与配备,加快开发全区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微信小程序,畅通区级、乡镇、村组联系,目前已完成原型开发,预计4月完成测试,力争5月上线。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结合建设高能级新城区和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统筹推进城乡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快补齐硬件、软件短板。深化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