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讲稿:凝心聚力强根本,砥砺奋进铸新风同志们: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政治高度,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天,我将围绕“凝心聚力强根本,砥砺奋进铸新风”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讲解。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丰富内涵(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价值向度,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作风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执政基础必须牢固。历史与经验反复证明,良好的作风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保障,是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内生动力。作风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来自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而保持执政党的革命性就在于勇于自我革命。因此,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作风建设,既要以过硬的作风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各领域各环节得到有效贯彻,又要将优良作风转化为赢得民心、汇聚民力的实践自觉,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与党的形象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形象是党的价值追求、宗旨立场、能力素质等外在表现,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整体认知和评价。作风建设旨在塑造党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建构。(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特质,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的优良作风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象化呈现,是党性修养在行为层面的必然延伸。也就是说,党性与作风二者构成了“里”与“表”的辩证关系,对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内腐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指出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问题究其根本在于理想信念缺失、精神上缺“钙”、患了“软骨病”,这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等纳入党性范畴,实现了对作风与党性关系认识的升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表明了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的决心,在正风肃纪的实践中不断锤炼与增强党员干部党性,在党性修养的深化过程中锲而不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逻辑是以群众关切为靶向靶心,时刻聚焦群众利益,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解决作风问题的关键在于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聚焦作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坚定不移整治“四风”的决心和信心,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三)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指向,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性紧迫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从解决问题的持续性特点出发,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就意味着,作风建设需要持续的思想改造过程,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作风问题还存在一个难走出的怪圈,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