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颂党恩办实事”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学党史颂党恩办实事二、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决定在全校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办实事”端午节主题活动。三、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使广大女教职工更加深入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激发广大学生热爱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四、活动对象女教职工、学生代表五、活动地点营养餐厅六、活动时间:6月9日(周三)上午。七、活动内容及流程1.前期准备①制定活动方案。②开学校相关人员会议,安排活动事宜及分工。2.活动阶段活动一:“包粽子”①活动时间:6月9日(周三)上午8:00②准备材料:购买米、粽叶、枣、线团、盆(水桶)等材料③布置会场④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决定在全校开展“端午‘粽’香,‘包’含浓情”主题活动。⑤校长作重要讲话⑥端午传统文化介绍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的♘历史文化底蕴。端午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划龙舟与祭龙,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⑦动手实践“包粽子”活动二:“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进社区”①活动时间:6月9日(周三)下午2:30②准备材料:粽子③校长作重要讲话⑧学生为孤寡老人送粽子3.活动后期①结合此次活动,师生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后的体会或感受。②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教师将更多传统文化落实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家乡热爱之情。活动三:“小荷包,大情怀”-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①活动时间:6月9日(周三)下午2:00②准备材料:学校提供彩布、彩线等材料③布置会场:桌凳摆放、话筒、电脑ppt④宣布活动开始。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除此之外,还有拴五色彩线。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阴阳五行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⑤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话⑦亓俊发校长作重要讲话⑧动手缝荷包⑨荷包展示3.活动后期①结合此次活动,师生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后的体会或感受。②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教师将更多传统文化落实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家乡热爱之情。八、工作安排1.活动策划及方案制定。(高占芹、崔艳玲)2.材料及人员分组。(张衡、李媛协调总务处)3.会场布置。(马娟、亓婷婷)4.人员组织。(苏冬菊)九、几点注意事项1.全校活动,积极参与。2.节约粮食,拒绝浪费。3.注意安全,做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