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认识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获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一切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一、深刻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一)中央党校“实事求是”校训的由来“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意思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创办于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首次对“实事求是”进行了解读。“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1941年底,彭真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党校的校训是什么。毛泽东说,“应该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并将“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沿用至今。“实事求是”校训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不仅因为它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脱离实际、崇尚空谈的教条主义,更主要的是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内涵。毛泽东解读和强调“实事求是”的用意,不是要求把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搞清楚,都能找出一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现所有规律,其要义在于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由此,经过改造的“实事求是”,进入哲学的最高领域,成为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实事求是”不仅是党校的专利,更是全党的信条。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在全党正式确立。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根据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必须牢记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教育全党要保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是这一时期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代表作。1978年,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科学认识论,是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制定的思想方法。”江泽民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事求是贯穿治国理政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重要法宝。”二、准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党的百年发展进程和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这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就是对实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