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下阶段,我局将持续在“重大节会造势、扩大品牌影响力、彰显本土文化底蕴、拓宽文旅投资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五个方面发力攻坚,全力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城市品牌。(一)坚持为民惠民,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一是推动公共文旅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城市公、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进行涉旅化改造,建成旅游(网红)打卡地。加快景区景点智慧化建设,建好区级文旅智慧平台,努力实现网上预约、数据分析、实时共享、安全预警等功能融合,全面提升文旅设施信息化水平。继续新建村(社区)文化礼堂、百姓舞台30家以上,确保总数达180家。二是推动文旅活动提质增效。秉承“均等共享、优质高效、参与便利”为原则,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抓手,线上线下双联动,打开文化服务“新窗口”。全年完成送戏300场、送展览50场、送书3万册、送培训2万人次,确保“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持续位居南通前列。三是推动文旅品牌打造彰显特色。按照“季季有安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第五届海门区江海文化旅游节、第三届“点亮海门之美”文旅夜市、“寻味海门”第三季、“江海之春”“海门之夏”“江海大舞台”“四季江海”等文旅品牌活动,不少于200项,加快促进文旅消费复苏,全面彰显“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效应,形成常态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海门样本”。(二)聚焦融合突破,持续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一是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和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节点项目建设。推动张謇青少年研学基地、张謇故居等项目建成投运。推动海门港新区完成海港生态景区提升,启动4A资源评审工作;推动东灶港海鲜一条街改造以及中天工业研学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海门港新区中天、开发区洲际、希尔顿逸林、福朋喜来登等高星级酒店建设。重点推进12个省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确保按序时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二是高效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巩固放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旅游全域化发展思维,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发展实践,积极创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突出“文旅+乡村”融合,实施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力争纳入国家级试点。结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和丰收节等节会活动,提升游客参与农事民俗活动的体验度和获得感。积极实施“文旅+产业”融合,推动张謇文化产业、临江动漫产业♘♘等一批地方特色鲜明、前景好、潜力大的文旅产业区创建♘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三是创新实施营销推介行动。围♘绕持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决策部署,在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举办好文旅产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开展精准化招商,努力招引一批龙头型、总部型、融合型文旅项目。紧扣“全景海门”“周末海门”“假日海门”,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线路产品,打造适合周边城市游客短途游的休闲度假产品,推出“海门文旅一卡通”,进一步促进文旅市场复苏繁荣。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相关宣推媒介合作力度,持续在各类媒体、高铁动车、交通枢纽等平台,精准投放文旅形象宣传广告。持续开展海门、太仓、江阴三地跨江融合、客源互送。(三)筑牢底线思维,提升文旅营商环境新形象。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完善更新行政许可权力清单,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四级同步。探索旅游民宿备案监管新模式,落实好文化艺术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锋”系列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学习、面对面辅导等方式,开展全行业全覆盖普法活动。二是加强新业态管理。做好新业态的引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监管制度,加强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以及“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有序推进各项新业态监管,突出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监管。三是强化市场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文化阵地管理和文旅活动内容审核把关。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