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光伏产业是基于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光伏产业加快提质增量、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一、光伏产业发展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实现持续增长。根据测算,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55%。二是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2022年国内主流企业P型PER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N型TOPCon电池初具量产规模,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HJT电池量产速度加快,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研发及中试取得新突破。三是智能光伏示范引领初见成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加快融合创新,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适时扩围,工业、建筑、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光储融合等水平有效提升。四是市场应用持续拓展扩大。2022年,国内光伏大基地建设及分布式光伏应用稳步提升,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过87GW;全年光伏产品出口超过512亿美元,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GW,有效支撑国内外光伏市场增长和全球新能源需求。二、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上游包括硅料、硅片等原料及加工,中游主要为构建光伏电站所需的电池片、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为光伏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光伏电站的搭建、系统集成与运营。光伏硅料:光伏硅料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原材料。光伏硅料,即太阳能级多晶硅(SoG-Si),是光伏产业链中最上游的原材料,为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具有熔点高(1410℃)、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等特性,且具有半导体性质,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被称为光伏产业链中的“黑金”。从产品形态来看,可将光伏硅料分为棒状硅和颗粒硅两类。当前主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其中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光伏硅片:光伏硅片是光伏、半导体行业广泛使用的基底材料,在光伏领域的硅片,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单晶硅电池片价格较高,光电转换效率也比较高。生产流程大致为:切片——激光标识——倒角——磨片——腐蚀——背损伤——边缘镜面抛光——预热清洗——抵抗稳定(退火)——背封——粘片——抛光——检查前清洗——外观检查——金属清洗——擦片——激光检查。光伏电池片:电池片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路线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光伏电池片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是通过将单/多晶硅片加工处理得到的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薄片。从电池片的必要性来看,光伏发电的原理来自于半导体的光电效应,通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后形成电压和电流的过程。生产流程大致为:硅片检测——表面制绒及酸洗——扩散制结——去磷硅玻璃——等离子刻蚀及酸洗——镀减反射膜——丝网印刷——快速烧结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最小有效发电单位,主要由九大核心部分组成。光伏电池片单片发电量有限,需经串联和封装为组件,才能作为电源使用,因此光伏组件是可以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装置。光伏组件主要包括电池片、互联条、汇流条、钢化玻璃、EVA、背板、铝合金、硅胶、接线盒等九大核心组成部分。光伏组件制备的具体工艺流程可分为:串焊——叠层——层压——装框——装接线盒——固化——测试7个工艺环节。光伏电站: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光伏电站一般建设在沙漠、戈壁、山地、水面等场地,占地面积大、输送距离远且建设周期长。一般所获的电力会直接并入国家电网系统,电网通过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终端,比如大型的地面电站、农林光互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