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让对党忠诚的信念在心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郑重告诫全党,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份子,自入党以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在灵魂深处扎根对党忠诚的信念,任何时候都不曾动摇,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理想信念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特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区别一个人是否从思想上入党的重要标准,是一个共产党人思想上是否纯洁的重要标准。理想信念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决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和作风行动,关系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关系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倡导所谓公开性和指导思想多元化,专门选调雅科夫列夫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又先后擢升他为中央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主管意识形态工作。在雅科夫列夫的干预和影响下,《共产党人》、《星火》、《真理报》、《莫斯科新闻》、《消息报》、《文学报》、《共青团真理报》等中央报刊主编遭撤换,一大批主张西化的编辑记者被起用。这些报刊成为自由派的宣传工具,成为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阵地。公开性和指导思想多元化,本质上就是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使党失去正确而统一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从而使苏共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使资产阶级思想成为其指导思想的一元。随着公开性和指导思想多元化被放任,苏联社会陷入混乱,列宁、斯大林等苏共领导人的塑像严重被毁,广大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大批党员退党,苏共由1900万党员骤减为1500万,退回到1973年的人数。军广大官兵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国家化思潮泛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共领导人被赶出克里姆林宫。我们都是党的青年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看齐意识,必须持之以恒强化思想理论,加强党性修养。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理论武装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务必要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深一点、系统一点。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看齐意识,必须做到知行合一,经得起考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回避现实问题,不回避疑点难点,用能否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最终标准。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看齐意识,必须在实践中敢于担当、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理想信念的坚定有赖于理论上的清醒,更有赖于实践斗争的磨炼。我们只有在现实工作中、在艰苦环境下接受考验和锻炼,才能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才能不断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做到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