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三、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四、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国家统一。五、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民族问题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七、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义何在?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3)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No.1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坚持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No.2现阶段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兄弟民族互相支援与少数民族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No.3民族工作“三交”、“三和”的内容三交:交往、交流、交融。三和:各民族和睦相助,和衷共济,和谐发展。No.4民族团结关系“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No.5民族工作的“三句话”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No.6民族团结工作“四个维护”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No.7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民族提出“五个认同”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No.8民族平等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No.9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No.10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No.11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政治权利方面,充分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努力推进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No.12城市民族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No.13尊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规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相应节庆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No.14关于禁止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行为的规定对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方式,不能不负责任地猎奇、主观臆断、以偏概全,更不能加以丑化。No.15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广适应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No.1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上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