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人民立场是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根本政治立场提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党领导社会建设始终坚持的政治立场。一是党领导的社会建设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领导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要求。社会建设任务虽然千头万绪,但促进民生改善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从实践来看,我们党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努力是一以贯之的。三是实现共同富裕是党领导社会建设中坚持人民立场的重要体现。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奋斗。我们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充分说明,人民立场是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根本立场。四是人民参与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带领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中,这体现了党的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价值目标,马克思认为,国家是末,社会是本,人的自由发展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人”在马克思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就是关于社会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发展的学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不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福祉、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上来;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等等。这些重要思想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原则,极大彰显了我们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人民立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人民至上”凝练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之一,表明了我们党对“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政治立场的坚守始终如一,解决的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对于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党领导的社会建设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对一个政党而言,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与人民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遵循马克思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原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领导社会建设实践虽然在形式、内容上有所侧重、有所不同,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建设思想。第一,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中人民立场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伟大思想,奠定了解决民生问题所需要的人民立场的哲学基础。第二,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中人民立场具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而且也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把社会建设与党的宗旨相结合,深刻阐明了党的宗旨如何在社会建设得到贯彻、落实和执行的问题。党的宗旨决定于党的性质,我们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两者具有一致性,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第三,提出要依靠群众路线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的事业要靠人民群众自己来办。总之,毛泽东提出并践行了党的宗旨,倡导和坚持群众路线,为我们党关于民生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立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民利益至上和富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思想。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建设的人民立场,并且有所发展和创新。第一,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邓小平始终尊重人民、心系人民,他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把是否有利于人民获得切实的利益所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应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