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二、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x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