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做到“三个聚焦”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的一次再教育、再推进,是对纪律作风的一次再检阅、再提升。从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这场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已走过十余年历程,深刻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与社会面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以更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务实的工作举措,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下面,我以“做到‘三个聚焦’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为主题,从以下三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意义(一)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作风建设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增强危机意识,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治理作风问题,始终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另一方面,好的作风可以推动“关键少数”担负关键责任、带动“绝大多数”,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因此,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只有作风过硬,在工作中才能不打折扣、不找借口、不推责任,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真正形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风气。(二)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解决的是党的形象问题,而党的形象的背后是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制度等其他建设状况的综合反映。作风建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入,从整治党内存在的“四风”等突出问题抓起,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作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乃至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以来,各级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三)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党的使命任务,需要党有好的作风。新时代要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调动全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全党活力,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