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林下经济调研报告5月7日至13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调研组深入井冈山市、峡江县、吉水县、吉安县,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就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赴上饶市、鹰潭市和浙江省丽水市学习考察经验做法,为发展壮大我市林下经济献计出力。市政协主席龙波舟、副主席陈军民带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调研发现,我市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一是自然条件好。我市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0%以上,土层一般深达60cm以上,非常适合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67.6%。据调查,全市有杉树林893万亩、松树林720万亩、樟树林20万亩、毛竹林216万亩、公益林595万亩,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二是产业基础好。我市拥有油茶、茶叶、金桔、蜜柚、毛竹等众多历史悠久的林下特色经济,截止2017年底全市茶叶面积达到26.8万亩,油茶面积达到250万亩,果园面积达到88.74万亩。近几年随着产业扶贫步伐加快,又涌现了一大批新兴林下特色经济,主要有以枳壳、黄栀子、绞股蓝、金线莲、青钱柳、铁皮石斛为主的林药经济,以野猪、豪猪、藏香猪为主的林猪经济,以竹鼠、果子狸、梅花鹿为主的林兽经济,以土鸡、野鸡、孔雀为主的林禽经济,以杨梅、蓝莓、猕猴桃为主的林果经济,以香菇、灵芝、黑木耳、杏鲍菇为主的林菌经济。比如,市林科所林下种植珍稀濒危草本植物三叶青180多亩,年产值350万元以上,成为“全省十佳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三是市场前景好。林下经济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三大类。相比田园产品,林下产品依托于生机勃勃的森林环境,更具自然性、生态性和有机性,顺应了绿色消费潮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如,以构树为主饲料的猪肉,其口感和营养均大大优于普通饲料猪肉,品尝过的人都纷纷点赞。目前,市林业局兴建杂交构树实验基地3000亩,出栏构树生态猪5000多头,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带动1000名贫困人口从事构树种养业,探索了一条“构树+生态+产业+扶贫”的成功路子。四是发展势头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发展林下种植56.8万亩、林下养殖2024万只,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量达到21.7万吨,森林景观接待游客1033万人,林下经济产值113.5亿元。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9个,规模达16万余亩。其中,井冈山市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形成了绞股蓝、金线莲、青钱柳、黄金茶等系列养生茶保健饮品,为井冈儿女率先脱贫注入强大动力。吉水县精心发展林化香精香料产业,全县拥有47家林化香精香料企业、200多个品种,该产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上缴税收3009万元。峡江县倾力发展林药经济,制定了《峡江县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林下药材面积达到2万亩。万安县着力发展林兽经济,拥有8家野生动物驯养企业,仅万安井冈野猪豪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商品野猪5000头、果子狸1万多只,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000多万元。遂川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品牌创建工作,拥有五百里井冈土特产、华云仙蜂蜜、思林茶油等22个品牌,并摘得全国“油茶之乡”金字招牌。二、发展林下经济问题不少调查反映,发展林下经济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思想认识浅,对林下经济重视不够。一些地方,讲到保护生态,就只知道封山育林,不知道利用大好青山发展林下经济。一些干部对保护生态有一套办法,但对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办法不多。一些地方在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只注重在田间地头抓农业产业,而忽视空间更大、生态更好、品质更优的林下产业,没有真正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2.资金扶持少,难以调动林农积极性。调查反映,相比于农田开发,林下开发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投入更多,因此,更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但实际情况是,国家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性资金扶持要远远多于林下经济。比如,重点工程征地,林地补助标准低于耕地补助标准。再如,在产品补贴方面,林产品种植补贴标准不如农产品种植补贴标准。一些地方反映,目前育林基金全部取消,非常不利于发展壮大林下经济。3.产业化水平低,没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