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产业体系现代化赋能浙江共同富裕建设提要:浙江的产业体系现代化,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持续动力。一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二是巩固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化发展;三是提升经济循环效率,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了经济和人口大省的双飞跃,为分享式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浙江利用长期以来发展块状经济、数字经济的优势,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等标志性产业链,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打造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从而带动全省产业升级、效率提升。浙江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在各地各行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试点,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发展,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对传统制造行业进行改造提升,通过对传统制造业升级方法先试点再推广,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品牌和龙头企业建设,实现品质化转型升级;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利用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壮大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利用各地产业特色和优势,进行高质量的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经典产业等类型的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培育特色小镇发展现代产业。“十四五”时期,浙江规划通过加快数字科技创新步伐,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造消费带动生产新模式,推进数字生态升级演进等途径助力于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浙江省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而且也能直接发挥分配效应,更好地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浙江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相对完善,同时,在收入分配问题等方面也注重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以共享发展作为浙江发展模式的特色和经验,社会整体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促发展的分享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促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水平,较早地开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探索,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产业等多个行业具有领先地位,产业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同时,浙江市场机制发展较为完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微观企业主体健康稳定发展,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准备了良好基础,同时民营经济发展在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有力地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逐年增加,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同期GDP增速,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万亿元,居于全国第四位,服务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迅速提升,发展重点逐渐转向建设优质现代服务业;经济整体创新水平较高,尤其是在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零售平台等经济业态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浙江各类网络交易平台共有310个,平台上网店数量超过900万家,浙江网络零售额达22608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023亿元,均居于全国第2位;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为3.0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逐渐加强等。随着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第三产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