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条件,将困难群体全面纳入低收入人口认定范围。截至5月底,认定低收入人口XX人,其中城市低保XX人、农村低保XX人、城市特困XX人、农村特困XX人、低保边缘XX人、支出型困难家庭人口XX人,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人数占低保人数的30.6%。二是落实好救助保障政策。健全救助保障机制,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至每人每月94元,提高分散和集中养育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至每人每月XX元、每人每月XX元。通过每月定期调度,确保按期足额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截至5月底,全市低保、特困发放资金XX亿元;临时救助8317人次、发放资金XX万元;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救助471人次,支出资金XX万元;保障困难和重度残疾人XX万元,发放资金XX万元;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243人,发放资金XX万元。三是深化社会救助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我市“两项政策”(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并轨工作,明确界首市和其他7县市区的8个乡镇参与试点工作;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试点,支持颍泉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多元化社会救助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孤儿成年后安置细则》,妥善安置161名符合集中安置条件的成年孤儿及4名社会化孤儿。(二)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是落实老年人福利政策。截至5月,为27.17万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XX万元,为10.55万名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XX万元。二是加强三级养老机构建设。完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4家,农村幸福院建设23个,公建公营敬老院运营服务能力提升16家。截至5月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18个,其中公建公营46个,公建民营171个,民办养老机构101个。三是推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阜阳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选拔4名选手参加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我市养老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截至5月底,全市养老机构床位3.38万张,护理型床位2.27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7.11%;入住老人1.38万张,入住率46%;护理人员1897人,持证913人,持证率48.13%。四是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工作。联合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印发《阜阳市关于征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补贴商品清单及参与商户的通知》,指导县市区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商户积极报名,征集补贴商品清单及参与商户名单,落实我市居家适老化产品焕新国家补助。(三)加强基本社会服务建设,充分履行民政社会治理职能。一是开展婚俗改革。5月10日,按照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积极稳妥做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指导县市区开展婚俗改革试点,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举办第三届“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弘扬婚俗新风;依托公园、景区等地点,设立临泉县户外婚姻登记处;充分利用“5.20”时机,启用颍州区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大力宣传婚俗改革。二是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积极推进区域性救助管理中心试点,全面推动救助管理服务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截止5月底,我市共救助691人次,帮助22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三是优化儿童关爱服务。印发《阜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细则》《阜阳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细则》《阜阳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方案(试行)》等文件组织实施“温暖童心·阜助成长”、“皖美护童-爱暖童心”行动、孤儿医疗“明天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活动,进一步织密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2个,非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4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6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67个。四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完善社会组织党建、机构名称管理、内部制度管理,重点纠治违规开展评比表彰、违规收费等问题。启动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目前,已完成初步审核16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