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年轻干部下街道实践锻炼工作总结根据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基层实践锻炼计划”安排,2025年3月至12月,我有幸被选派至XX街道开展实践锻炼。街道作为连接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政策落地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化解矛盾的“最前沿”。锻炼期间,我始终以“虚心学习、踏实干事、服务群众”为准则,深度参与街道党建、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增长才干。现将锻炼情况总结如下,既复盘收获与成长,也反思不足与改进方向,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一、锚定“铸魂补钙”,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街道工作直面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每一次政策执行、每一次群众沟通,都是检验党性的“经验交流”。锻炼期间,我始终把强化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政治素养。(一)以理论学习“强根基”,筑牢思想信念之魂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我深刻认识到“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一方面,坚持“每日自学+集中学习”相结合,每天抽出1小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的论述,撰写学习笔记3万余字;积极参加街道党工委组织的“周五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全年参与集中学习48场,围绕“如何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实惠”“基层党建如何引领治理创新”等主题开展研讨12次,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如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后,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主动征求居民意见,调整改造方案,确保项目符合群众需求,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理论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始终保持政治清醒、站稳政治立场。(二)以一线磨砺“壮筋骨”,厚植为民服务之情街道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只有深入一线、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锻炼期间,我主动“沉下去”,参与“走街串巷访民情”活动,累计走访居民280户、企业32家,收集诉求建议156条;担任XX社区“第一书记助理”,协助社区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残疾人建立“一户一档”健康台账,定期上门提供代购、理发等服务,全年服务特殊群体120人次。在处理XX小区物业纠纷时,我连续一周驻守小区,组织业主代表、物业公司、社区召开5次协调会,倾听各方诉求,最终推动物业公司整改服务问题、业主按时缴纳物业费,化解了持续3个月的矛盾。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才能赢得群众信任。通过一线磨砺,我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提升。(三)以担当作为“显本色”,锤炼过硬政治品格基层工作中,难免遇到“硬骨头”“难问题”,能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是对党性修养的直接考验。2025年7月,XX街道遭遇强降雨,辖区XX片区出现内涝,部分居民房屋进水。接到通知后,我第一时间加入应急抢险队,冒着暴雨转移被困居民32人,协助搬运物资、搭建临时安置点,连续奋战24小时,确保无一人伤亡;在推进“创城”工作中,我牵头负责XX路段的环境整治,面对商户占道经营、居民乱堆杂物等问题,不回避、不推诿,逐一上门沟通,讲解“创城”意义与政策要求,最终说服28家商户规范经营、150余户居民清理杂物,路段环境显著改善。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困难面前的迎难而上”。通过担当作为,我的政治品格更加过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显著增强。二、聚焦“强能提质”,在履职尽责中提升综合能力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街道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杂,既要懂政策、会协调,也要善沟通、能应变。锻炼期间,我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具体工作中,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