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关于“中国道路”的三点新诠释〔摘要〕“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对“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中国道路”是以实践为基本定向的社会发展之路,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效对接的理论道路,也是中国人民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路。在“中国道路”的推进过程中,“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是其方向,“守正创新”是其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遵循,“和平发展”是其坚持的共同价值。“中国道路”稳步向前印证了它以科学理论思维占居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论优势,不断激发机制体制生机活力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现市场和政府二者的有机结合助力经济发展的经濟优势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汇聚社会主义建设合力的价值优势。“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途径,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与趋势。〔关键词〕“中国道路”,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经济优势,价值优势近代中国大门被迫打开后,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成为中国人民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历史证明,固守旧制和农民斗争不能应对中国危机,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也不能救民于水火,推翻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亦难实现国富民强,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奇迹”的发生,“中国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以现实为基础,展开对“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对于总结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和传播中国经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一、“中国道路”的内涵特征:以实践为基本定向的社会进步之路学界对于“中国道路”的研讨由来已久,学者们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也各执其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道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发展道路的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就此而论,“中国道路”就是以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基本定向的社会发展之路。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从理论层面来说,“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效对接的理论道路,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作为充分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履行改变世界的责任,就要不断地“具体化”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基本诉求,继而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3〕11的双重威力之下叩开“新世界”的大门。面对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就不同,就会形成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危亡之际逐步崛起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直面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强大而具有说服力的真理性力量,成为指导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伟大指南。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1〕,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求索之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社会主义的求索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必须“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