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大意义[摘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体现,因其文化功能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具有大众性,因其大众认同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具有实践性,因其现实转化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具有时代性,因其回应时代呼唤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雷锋精神;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风云变幻、时代大潮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22这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做出了深刻阐释,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1]23这两段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认识,彰显了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高度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价值自觉。那么,何种精神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毋庸置疑,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筑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然是这一时代之问的首要答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雷锋精神,既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般性质,也有自己的特质。虽然雷锋精神生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但雷锋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它因文化性、普遍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精神特质,成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一、雷锋精神因其文化功能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具有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只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高度认同,才能形成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筑牢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根基。在一定意义上说,精神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从大历史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坚忍向前,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支撑就是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前进的先进方向,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它的基本内容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体现着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饱含着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涵养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源,是塑造中国人民独特精神、气质、品格、气度、修养的肥沃土壤,是维系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人民的精神支柱,因而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根”和“魂”。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崇德向善、追求真理、积善行德、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雷锋精神包含的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等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雷锋精神的内涵与中华文明蕴含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信念,《孟子》记载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价值理念,《周易》记载的“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以及《礼记》记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遥相呼应。显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深文化底蕴,♘为雷锋精神提供了文明基因。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创新发展。回望雷锋精神六十年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透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脉络。雷锋精神之所以赢得代代敬仰、代代传承、代代弘扬,之所以有如此绵长、蓬勃的生机活力,是因为它深受红色革命文化的浸润滋养。一定程度上说,欣欣向荣、万象更新的新中国现实情境召唤雷锋精神出场,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铸就雷锋精神铺展,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的人民群众投入生产发展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