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侨务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9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视察组,在焦红艳副主任的带领下,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全市侨务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视察。视察组先后到郾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察看了昆仑社区为侨服务情况、恩达律师事务所维护侨益情况、陆航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和河南倍佳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侨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侨办、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区关于侨务工作情况的汇报,征求了部分侨企、侨眷以及留学生代表对我市侨务工作的意见建议,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全市侨务工作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现有海外归侨侨眷1.53万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02万人,主要分布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我市归侨侨眷基本状况我市归侨人数较少,主要系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回国定居人员。归侨侨眷中,在社会上有学术造诣、有经济实力、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侨界知名人士较少。一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对这部分归侨侨眷的生产生活状况十分关注,对侨界贫困群众实施精准帮扶,先后有9名贫困归侨侨眷领取了救助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二)我市侨企基本情况目前,在漯投资的涉侨企业共计100多家,其中侨资侨属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涉侨企业中占比最大的为留学生创办领办企业,约占涉侨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主要涉及食品、建材、教育、科技、餐饮、旅游、家居等行业和领域。(三)我市新侨群体基本情况新侨的概念较为广泛,既包括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也包括留学生、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双向流动明显加快,一批学历层次高、科技实力强、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愿望强烈的新侨群体逐渐成长为我市侨界的中坚力量。回国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互利共赢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捐资赠物成为新侨群体回报家乡的主流方式。我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协会于2015年成立以来,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迄今已有会员287位,成为我市创新创业领域的又一生力军,河南鲜谷筷厨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河南天鹰兄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漯河市全民国防教育中心等一批较为知名的新侨企业落户我市,发展势头良好。(四)我市侨务工作开展情况面对不断变化的侨情,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侨务工作持续进步。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护侨氛围。我市各级侨务部门把加强侨法宣传作为侨务工作的突破口,依托新闻媒体、社区侨务示范点、侨法宣传角、侨务普法主题活动等,广泛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初步形成了“尊侨爱侨、依法护侨”的良好氛围。二是以侨为桥,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搭建中国(漯河)华商食品项目投资峰会等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先后与广东华商会、深圳侨商会、美西河南商会、加拿大工商联合会、印中商务理事会等40多家海内外社团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三是畅通渠道,维护侨胞权益。河南恩达律师事务所被确定为“河南省华侨法律维权服务站”。舞阳县成立了“三胞三属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三胞三属: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其眷属),郾城区成立了侨商侨企维权服务中心,源汇区侨务部门协同区司法局为侨资企业提供专项配套服务,来信来访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较好地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四是创优环境,助力经济发展。成立了漯河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协会等组织,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新侨组织对接,团结、凝聚、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漯发展;设立了漯河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产业园,为留学人员等新侨群体在漯发展营造优良环境。目前,已有10多家涉侨企业落户园区。五是凝聚侨心,加强交流互鉴。先后争取贫困小学捐建、医疗设施改善和听障器材救助等涉侨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