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副书记“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同志们:根据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安排,下面,我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紧扣会议主题,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否有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问题”“深化纠治‘四风’,是否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严守党的纪律,是否有违反六大纪律的问题”三个方面,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方向。请同志们对我提出批评意见。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否存在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方面反思*案件,其“政绩观错位,搞‘政绩工程’”的问题尤为突出,根子在于其独断专行、破坏民主集中制。我深刻对照检查,虽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站稳立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政绩观存在偏差,急于求成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工作中,有时未能完全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对一些能够短期见效、易于展现成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多,而对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程,虽然也重视,但在思想深处,总有一种“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比如,我分管的乡村振兴工作,在推进“*生态农旅融合示范带”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尽快打造出“亮点”,我在几次工作推进会上反复强调进度,要求各责任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现在回想,当时对部分同志提出的“应进一步深化生态承载力论证”的意见听取不够充分,对项目建成后的长期运营和效益评估,思考得不够深远,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这种追求“短平快”项目的心态,根源在于政绩观有偏差,没有完全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二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够彻底,末位表态有时流于形式。作为县委副书记,自己深知维护班子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前任书记*主政时期,面对他的一些强势决策,自己有时存在“随大流”思想。在一些县委常委会上,虽然程序上坚持了集体讨论,但当感知到主要领导已有明确倾向时,自己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时会不自觉地向其靠拢,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和坚持。比如,在2024年第四季度常委会研究“*工业园区三期扩建项目”配套资金方案时,我对方案中部分资金的筹措方式存有疑虑,认为可能给县财政带来过大压力,但在会上,看到多数同志未提出异议,自己也只是委婉地提了几句,没有坚持己见、深入辨析,客观上削弱了集体决策的纠错功能。这种“好人主义”思想,实质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不到位的表现。三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决策依据有时浮于表面。随着工作头绪增多,自己深入基层一线的时间被压缩,有时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看简报,对真实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不够精准。比如,在推动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时,我主要依据分管部门提交的调研报告和几个示范点的经验作出工作部署,但对于一些偏远乡镇存在的垃圾转运距离远、处理成本高、群众习惯难改变等实际困难,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个别政策在基层落地时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后来又不得不进行调整和弥补。这反映出我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没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打了折扣。(二)在深化纠治“四风”,是否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生活奢靡,贪图享乐”的腐化堕落,始于“四风”问题,始于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漠视。我深刻警醒,在作风建设上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照检查,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未绝,存在“新形象工程”苗头。在工作中,有时过于追求工作的“闭环”和材料的“完美”,无形中增加了基层的负担。比如,在我分管的党建、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中,为了展示工作成效,一度热衷于打造各类“示范点”“展示厅”,要求制作精美的展板、画册和电子台账,开发了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手机APP和数据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下半年,我分管的领域牵头制作的各类汇报材料就有130余份,编发各类工作简报、信息近400期,其中不乏内容交叉重复、层层加码的现象。这种重形式、轻实效的做法,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让基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