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调研与实践相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玉宇2014年10月“枫桥经验”是我国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新时期“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枫桥经验”为我们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生动样本和深刻启示。为此,我们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板块同志,赴浙江诸暨枫桥镇专题调研“枫桥经验”。现结合相城实际,调研思考如下:一、“枫桥经验”的内涵“枫桥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其精髓是以人为本,灵魂是创新和与时俱进,核心是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工作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目标是为民,即富民、爱民、乐民、靠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0年来,“枫桥经验”大致经过三个发展历程:一是1963年到改革开放前夕,“枫桥经验”在改造“四类分子”运动中,广泛开展说理斗争,做到要文斗、不要武斗,创造出“摆事实,讲道理,给出路,摘帽子”的做法,实现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捕人少,治安好”的目标。同时将这种做法积极运用到就地改造流窜犯、帮教违法失足青少年等方面,初步实现了社会秩序的重构,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枫桥新经验。二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枫桥经验”又成功地进行了创新,率先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群防群治,通过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好经验。三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进程中,枫桥的干部群众树立改革和发展并举、平安与稳定并重的理念,创造了“靠富裕群众减少矛盾,靠组织群众预防矛盾,靠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新经验,成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典范。可以说,“枫桥经验”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拓展、逐渐深化、以人为本的经验。为此,枫桥镇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两度捧得代表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的“长安杯”。二、“枫桥经验”的有关做法1.积极创新预防化解机制。近年来,枫桥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的社会矛盾快速显现的特点,建立了“四先四早”的工作机制。一是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党委政府建立信息网络,实行敏感信息即时报,健全比较完善的维稳信息预警体系。全镇组建了以包村干部、村级治调干部、企事业安保人员为主体的治安信息网络,明确职责,按“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原则,及时摸排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和治安问题苗头。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政法联席会议,对不安定因素分析研判。二是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先教育干部,后教育群众,以干部教育带动群众教育。对不同对象由党政主要领导“一人包一人”,或由镇村干部“一群包一群”,或由群团组织“一家包一个”,教育引导,共帮共管。三是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通过制定防范预案,按照“宜解不宜结,宜疏不宜聚,宜缓不宜激”的原则,劝解引导,妥善控制,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四是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枫桥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创业与创新并举,创造了“矛盾化解五分法”。枫桥镇机关、企业、村都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调处层级和时限,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机联系,有效提高矛盾调处的就地性和时效性。2.健全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枫桥镇功能强大整齐现代的服务管理中心、为民全程代办事项的村便民服务站、先进完备的“智慧安居”指挥室等,给考察组带来了极大震撼。“枫桥经验”的成绩,离不开这些平台功能的发挥。集综治、信访、司法、调解、警务、流动人口、禁毒、应急、安监等30个部门的镇服务管理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一体化管理,设立相应服务窗口,对群众事项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同时,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镇村综治端口全线开通,做到各类基础信息网上收集掌控,各项工作网上处理反馈。整合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研发便民服务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全镇的平安物联网,通过“智慧安居”让社会服务管理更加高效。3.积极推行社会网格管理。早在2010年,枫桥镇便全面推行“网格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