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稿同志们:10月20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蓄势开局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为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这次党课宣讲。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的有力抓手。通过本次宣讲,我期望全体同志能够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X县经济社会更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的宣讲内容分7个部分,我们依次开始。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是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理解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一)历史意义。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五”计划到如今即将开启的“十五五”规划,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之后,又一次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谋划。这次全会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承接“十四五”圆满收官,开启“十五五”崭新征程,对于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二)理论意义。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通过的《建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项原则,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根本遵循;阐明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丰富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系统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等重大任务,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整体系;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些理论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三)现实意义。《建议》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抓住了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短板弱项等突出问题,全会作出了系统部署。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到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具有明显的实操性、针对性、协同性,体现了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鲜明特点。这种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四)方法论意义。《建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提出的六项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我们科学谋划和推动“十五五”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强调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体现了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同时,《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七大主要目标,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