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垦殖场纪委书记心得研讨:敬畏法纪者最自由自由,人皆向往。什么样的人生才是自由的人生呢?有个小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贫民出身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重典治腐的皇帝。据史料记载,一天早朝,朱元璋突然问众大臣:“天下何人最自由?”群臣众说纷纭,有说“功成名就者”,有说“富甲天下者”,有说“高官厚禄者”,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唯独听到一人说“敬畏法度者”时才龙颜大悦,称赞其见解“甚独”。这虽是一则小故事,但却蕴含着对“自由”迥异理解的大道理,引人深思。我是十分赞同这一观点的,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从古至今,因不畏法度而胆大妄为、作奸犯科者不胜枚举。如清朝的和珅,建国之初的刘青山、张子善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清除的一大批腐败份子均是不畏法度的典型,他们最终都落得个身陷囹圄、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如何才能活得快乐自由呢?萧伯纳曾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隐藏着一匹野马,如果你不勒紧缰绳,时刻会有摔下马的危险。”党员干部要想策马扬鞭驰骋在人生的大道上,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的人,就必须紧握法纪和规矩的缰绳,时时以法纪为镜正好衣冠,事事以规矩为尺校正偏差,不断强化道德修养,守好思想防线,才能享受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快乐自由人生。一、学法纪,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这不无道理。何以克服无知、破除无畏?唯有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是我们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无一不在教育警示着我们,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内心的欲望就极易膨胀,私心杂念就会像野草一样疯长,一遇到诱惑就会乱了分寸,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最终的代价就是失去自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学习就是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确保思想永远走在正道之上的保障。如果不坚持学习,思想就会滑坡、欲望就会膨胀、言行就会不一。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时刻不忘党的宗旨,才能时刻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才能做一个学法纪而政治坚定的明白人。二、畏法纪,做严于律己的规矩人。近期,本人有幸参加市委提级巡察某县检察院党组的工作。在一次下沉该县拘留所调研时,一驻所检察官向我们讲述了原某县一领导在该拘留所羁押候审期间的一段肺腑之言。其言大意是“侥幸和不幸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旦选择了侥幸,不幸也终会寻迹而来”。对这些落马干部来说,侥幸是不幸的开始,不幸是侥幸的必然。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危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侥幸更会时常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露出苗头,一次侥幸,就可能一生不幸。克服侥幸心理,就必须始终紧绷廉洁自律之弦,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做一个严于律己的规矩人,自觉在欲望面前架起“高压线”,安上“廉洁锁”。要经常以党纪国法道德准则检视自我,始终做到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才能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亲与清的关系,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做一个畏法纪而严于律己的规矩人。三、守法纪,做谋事创业的干事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谋事创业、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干,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人生价值。谋事创业、不懈奋斗,是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阳关大道,是党员干部不断强化自身“免疫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支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勇做“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兵,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在艰难困苦中摔打淬炼的狠劲。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树牢正确的权力观,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养成在监督下履职尽责的良好习惯。要时时控制内心的“野马”,事事勒紧法纪的“缰绳”,切实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