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党史宣传教育的特点与启示[摘要]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新闻实践为当前的思想宣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北日报》对建党三十周年的系列报道,围绕党史宣传教育这个主题,从实际工作出发,以塑造正确党史观为宣传内核、加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宣传基调、人物宣传与理论文章交汇为宣传方法,从思想理论主线、革命实践全局、理想信仰,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历程,为我们当前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必须以正确党史观作为党史宣传教育的根本遵循、必须服务于各个时期党的事业的中心工作、必须发挥党媒在党史宣传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等重要启示。[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东北日报》;党史宣传教育;启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作为党的舆论阵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宣传党史的重要基点,是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的主要途径,起着教育干部、启发群众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周年是党史的重要分隔符。《东北日报》对于建党三十周年的系列报道,从思想理论主线、革命实践全局、理想信仰高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历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1921—1951年三十年党的历史成就,鞭辟入里地分析了这三十年党的实践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三十年革命与建设成果的根本理论遵循,给东北各界群眾上了一堂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公开课。《东北日报》以理论宣传为主线,以党史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与党史人物特别是革命英烈的生平和理论文章的刊发相结合,立体展示了这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进和理论创造。这既是我们认识党史的历史参考和学习党史的历史范例,也对新时代地方媒体发挥矩阵作用讲好党史故事有重要借鉴意义。一、《东北日报》开展建党三十周年报道活动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不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终点,而是继往开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权、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首要任务。为此,党中央决议以庆祝建党三十周年为契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党史学习——党中央领导撰写理论文章。1951年5月30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明确要开展一场以党史宣传为中心的“群众运动”。[1]170从1951年5月开始,《东北日报》就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始对建党三十周年进行系列报道。这次系列报道从谋篇布局到内容生产都独具特色,形成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优质报道内容,成为建党三十周年的重要见证,同时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开展建党三十周年报道活动,是充分利用建党三十周年宣传意义和历史效能的大规模党史学习运动。建党三十周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纬上的重要节点。首先,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标志着嘉兴南湖驶来的一叶扁舟,正式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领航船和指挥舰,国家的统筹发展成为亟须规划的崭新命题。其次,它也是中华民族奋进凯歌的时代强音,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节节胜利,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都雄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已焕发出新的华彩,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侮小觑的新生力量。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的历史事实,梳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革命实践和理论发展的主题主线,汲取三十年来共产党人继往开来、拼搏奋进的精神养分,总结三十年革命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增强全党信念决心、增进全党团结统一具有指导意义,也是提高各地群众觉悟、提振民心士气的重要路径。开展建党三十周年报道宣传,是助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东北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宣传议题。此时的东北地区,不仅在全国工业化进程中一马当先,而且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总后方基地。从经济发展看,自1948年东北地区解放以来,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的迅速发展、支援全国解放事业、实现民主革命彻底胜利,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下简称“东北局”)就把东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工业建设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农业上,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东北局将领导农业发展作为县以下党组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