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悠久的历史丰育了深的文化底蕴,涵养了独特的中华♘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新征程上,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必须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国际阐释、中国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促进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对外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硬拳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端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视态度,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解读,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接受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断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信仰的精神坐标。作为向世界展示民族形象、弘扬精神内涵的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与翻译被赋予时代特殊性,其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利益结构、文化层次结构、社会关系结构、话语体系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这种新的结构必然也会衍生新的动能。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结构变化衍生的动能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动力,同时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社会结构变化又会生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文化发展的自身动力。基于这一动力逻辑与传导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将立足于传统文化的重底蕴和价值观念,着重于发展品牌♘文化产业和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致力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前提,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与传播的内在动力。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系统阐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与传播,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呈现出来,建构中国发展叙事、表达中国方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阐释源自于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国家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