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建构的历史记忆及价值意蕴符号是文化实践的重要表达方式,“所有的文化实践都透过符号来衍生意义”(1)[澳]克里斯·巴克著、许梦芸译:《文化研究智典》,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45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的文化,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地及革命遗物等物质文化,又包括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制度文化,以及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信仰、精神、制度和规范等观念文化。红色文化符号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构的符号体系,或者说外在直观表征,它是政治符号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学者指出:“人类的政治活动一刻也离不开符号的运用,符号与政治的连接是人类符号世界的一部分。”(2)[美]哈罗德·拉斯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著,王菲易译:《权力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107页。符号种类繁多,在政治生活中意义重大,“纪念日以及应该被人们所铭记的时代;公共场所和纪念碑等建筑物;音乐和歌曲;旗帜、装饰品、雕像、制服等艺术设计;故事和历史;精心组织的仪式;以及游行、讲演和音乐等大众活动”,这些语言类或非语言类符号,“发挥着建构、改变或者维系权力实践的作用”(3)[英]特德C.卢埃林著、朱伦译:《政治人类学导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换言之,革命故事或纪念日等红色文化符号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对过去光荣历史集体记忆的一种有效途径,历史记忆“只有通过阅读或听人讲述,或者在纪念活动和节日的场合中,人们聚在一块儿,共同回忆长期分离的群体成员的事迹和成就时,这种记忆才能被间接地激发出来”(4)[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红色文化符号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政党政治文化的一种载体和形式,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在不同历史时空中一脉相承,留下了独特的时代与空间烙印。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建构的历史轨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符号的产生与发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涵盖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建构自己的红色文化符号,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红色文化符号数量上、形式上、空间上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早期及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符号开始萌生传播。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地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象征符号之一。上海石库门、嘉兴红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建筑符号。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李书城公馆被称为“中共的产床”(5)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第4331页。,南湖红船被喻为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6)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日。,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象征符号。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的时间“八一”,衍生出八一精神。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有组织的“八一”纪念系列活动,“八一”成为人民军队的象征符号。三湾改编,古田会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红色语言符号,强调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属性,是人民军队建设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井冈山是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中国革命的摇篮。基于井冈山斗争的实践和理论创造的井冈山火炬形象,成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革命精神的经典符号。红都瑞金,中国共产党在此领导全国苏维埃革命,被称为“人民共和国的摇篮”。遵义会议与长征,见证中国革命在艰难困苦中的伟大转折,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象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文化符号进一步发展。白求恩、张思德、“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延安宝塔山等,塑造了民主进步奉献的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成为吸引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的内在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