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集团中高层管理赋能及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荣幸、忐忑和感恩。荣幸的是,能作为我们小组的代表,分享大家共同的学习感悟;忐忑的是,组里既有经验比我丰富得多的老领导,也有来自兄弟单位的业务专家,大家的真知灼见深邃而精彩,由我来“浓缩”呈现,实在是有些诚惶诚恐,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而更多的,是感恩。感恩集团党委给予这次宝贵的“充电”机会,让我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暂时抽身,静心学习、深入思考。说句玩笑话,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思想火花四溅,氛围特别热烈。讨论结束后,大家一致决定推选我上台,可能是觉得我嗓门大、记性好,能把各位的智慧结晶“原声”传递出来。当然,这只是玩笑。实际上,这份发言是我们小组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凝聚。如果讲得好,功劳是大家的;如果有哪些地方不够周到,那一定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表达还有待提升。接下来,我将围绕本次培训,从“体会”“认识”和“打算”三个层面,汇报我们小组的学习心得。我分享的主题是:以“实”为基,以“全”为纲,锻造新时代国企干部的履职硬核能力。一、一点总的体会:“实”与“全”的深度交融培训开始时,大家或许都带着一些思考题:在当前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作为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的能力“短板”在哪里?履职的“堵点”又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XX区的发展大局?随着八堂课的深入,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我们小组最突出的一个共鸣,就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所体现出的“实”与“全”。首先是体系上的“全”。这次培训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知识框架。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未来,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涵盖了作为一名国企中高层管理者所需的核心素养。它上接天线,通过《坚持为民立场强化党性修养》和《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两讲,明确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政治方向和行动准则;下接地气,通过《突发事件应对与领导干部媒体素养修炼》和《建立个人弹性——基于心脏科学的情绪管理与压力转换》等课程,教会了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和管理自身心绪的实战技巧。同时,它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带我们走进XX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半部近代史”的沧桑中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又有全球的宽广度,在《国际环境新变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中,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集团业务的深远影响。这种“全景式”的赋能,为我们构建了一个“T”字型的能力结构:既有作为国企干部的政治定力与党性修养这一“纵向”的深度,也具备了应对各类挑战所需的“横向”的广度。其次是内容上的“实”。每一堂课都紧密联系实际,充满了“干货”和“硬货”,杜绝了空洞的说教。讲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是停留在文件概念上,而是通过总书记的知青岁月等生动事例,让我们深刻理解“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千钧分量。剖析《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举了大量政绩观错位、网络言行失范、新型腐败的真实案例,如同当头棒喝,让人警醒。面对媒体的“4小时”初步响应原则、“实—态度—措施”三要素,都是可以直接转化到工作中的操作指南。甚至连情绪管理,也从神经科学和心脏科学的角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干预方法。这种务实的教学风格,让知识不再是悬浮的理论,而是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可以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饕餮盛宴”,既有强基固本的“主食”,又有开拓视野的“珍馐”,还有调理身心的“滋补汤”,让我们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得到了一次全面而扎实的滋养。二、三点核心的认识:在多维坐标中提升履职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讨,我们对新时代国企干部的履职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的能力提升上。第一,在“知与行”的坐标中,筑牢了履职尽责的“压舱石”。本次培训将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了首位,这绝非偶然。第一讲关于“三观”的论述和第二讲关于纪律规矩的解读,共同构成了我们履职的“思想罗盘”和“行为底线”。作为XX区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总平台公司,我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决策,从土地一级开发到城中村改造,从集租地建设到城市更新,都直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