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博事业跨越式发展禅城区政协常委、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黄衍光代表民革佛山市禅城区总支部委员会,建议禅城区加快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博事业跨越式发展。“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利在当下、益在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黄衍光说,全方位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数字化水平,能助力推动禅城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禅城故事更好地“讲出去”。为此,禅城应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全域全类别全要素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议提出,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不仅限于传统的文物古建,更在于散布全城的各类有价值、有故事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议分镇街、分片区开展全域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并进行数字化入库。建议提出,可充分挖掘祖庙、石湾、张槎、南庄四镇街在佛山名城体系中的价值特色;针对具有潜在保护和活化价值的各类型历史文化资源,如山岗河涌、工业遗产、红色遗产、教育遗产、地名遗产等,统一标准,建档立册,逐年深化、建立区、镇两级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同时,为相关部门开通提供信息的入口,方便各部门、各镇街开展历史文化数据维护工作,逐步丰富和完善历史文化数据库。建议提出,可通过把文化资源3D全息化,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全息数据平台。据介绍,利用3D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获取高精度的数字模型,精细保留建筑核心价值要素,为制定精准的保护及活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历史证据,高效准确地在保护核心价值要素的前提下进行风貌提升和活化利用。未来,可以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是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全域历史文化资源全息数据平台,构建家底清晰、标准统一、动态高效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张图”;二是为禅城现有690处保护对象分期分批打造“3D身份证”,应用丰富的数字化技术手段,让各类文化遗产“活”起来。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全息数据平台后,还可以接入禅城“城市大脑”,进行平台功能的拓展,打造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智能中枢,实现建设项目历史保护决策智能化。可运用“城市大脑”,对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历史文化保护智能化审查,使决策保护更科学;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佛山市古村落核心地段进行常态化监控和预警,实现对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远程监管。此外,建议提出,把历史保护日常巡检纳入到禅城“城市大脑”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一网共治”,以及依托“城市大脑”智能中枢,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数字化。建设禅城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也需要专业人才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共建。为此,建议提出,禅城可与新兴战略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规划设计单位、应用数字信息企业、大专院校等进行长期合作,组建起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民盟佛山市禅城区总支部委员会实施服务业标准化战略构筑营商环境高地“我们建议禅城区继续深入实施服务业标准化战略,以建设服务业标准化为抓手,为禅城区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地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支撑。”在禅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禅城区政协常委范银燕代表民盟佛山市禅城区总支部委员会,带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地实施服务业标准化战略打造高品质魅力禅城》的建议。据介绍,近三年,禅城区企业参与1项国际标准、77项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18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涉及陶瓷、塑料、照明器件等领域。在建及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标准试点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点4个,市级标准化试点11个。在工业标准化建设之外,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是近年来禅城区深化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探索方向。2022年,禅城新增的市级标准化试点以康养服务、法律服务、餐饮服务等服务业为主要内容,17家企业30个产品获得“佛山标准”评价。但随着各种服务业迅速发展,禅城金融、保险、养老、大健康、托育、物流服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人们的服务质量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业标准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业标准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标准化专业人才、标准化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需要进一步补充,企业的标准化意识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