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书记在全校师生党员大会上的党课讲稿(精品)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党员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专题党课。窗外夏日炎炎,正如我们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个岗位上的老师们向朝气蓬勃、勤奋求学的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今天的党课,我不想把它开成一个“你讲我听”的报告会,我更希望这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我们共同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一次集体“政治生日”。在2025年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所身处XX省、扎根XX城市、以科技为名的高等学府,我们XX科技大学的党员,我们的党组织,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奋斗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去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的主题: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如何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和保障我们学校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一、时代坐标与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同志们,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搞清楚我们肩上的责任,首先必须看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一方面,我们要在一个更宏大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国之大者”,心怀“国之大计”。当前,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时代。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去年,中央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不仅仅是一份行业发展文件,更是我们党从战略全局出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固本强基、凝心铸魂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强,则国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我们每一所大学,都是这个宏伟蓝图中的一个关键像素,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都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讲党课、谈工作,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这一校一院的“小天地”,必须要把学校的发展、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棋局”中去思考和定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局观”。没有这个大局观,我们的工作就容易迷失方向,我们的奋斗就可能偏离航道。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一脉相承的思想指引下,汲取“真理之光”,校准“行动罗盘”。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当代中国,这个科学的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学习它,绝不能停留在背诵几句口号、记忆几个名词上,而是要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校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办学治校,必须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比如,“坚持自我革命”,这就要求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刀刃向内解决自身问题。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XX科大人在新征程上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学深悟透,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行得稳。二、地方根脉与大学使命——深刻理解“我们是谁,为了谁”弄清楚了宏观的“天时”,我们还要看清楚脚下的“地利”,搞明白我们XX科技大学自身的独特基因和特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