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情怀2022-11-1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钟慧容刘同舫播报普通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同时,他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尤其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同样,这种情怀也深深地植根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情怀,坚定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性。坚持发展经济为了人民,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加注重“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改革手段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能力特别是初级产品的供给能力以保障人民的现实需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物”的价值,是资本的自我增殖。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坚持以劳动者为本位,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人的发展与保护自然相统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张力关系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增殖特性和演变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资本推动社会财富增长的作用,又要正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深刻革新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为破解资本与劳动之间对立的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展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主体作用,促成了广大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力量的发挥。紧紧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并将人民群众视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根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主体力量。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保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经济思想反复强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民群众大胆创新创造,善于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体现了人民主体的创造性与历史过程的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群众在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中的创造热情得到激发,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人民主动发挥自身主体性与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