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综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平凉市各级组织从党的百年历程中坚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坚持“四个不摘”、立足长效推进政策衔接“全力加快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拆旧复垦、社区管理、社会融入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调整充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建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专班,将原脱贫攻坚专责工作组调整至12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责工作组。制定印发《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等,推动重点任务、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部门印发《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关于启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工作的通知》,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撤一补一、先补后撤”原则,通过轮换补派共调整驻村帮扶干部775人,确保了机制不变、力量不减。发改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方案》,民政部门印发《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继续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兜底覆盖。二、紧盯“两个关键”、加强监测筑牢返贫防线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必须不遗余力巩固拓展。我市各级各部门压紧压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治责任,紧盯“源头监测纳入”和“末端风险消除”两个关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市上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构建完善发现响应、核查评估、精准帮扶、风险消除等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按照“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的要求,集中力量对全市1456个村和46.53万户农村人口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摸排,今年前七个月新标注易致贫返贫人口93户427人,累计已标注易返贫致贫人口0.98万户3.89万人,对这些监测户全部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落实了1项以上帮扶措施。卫健部门对农村30种大病患者进行动态排查摸底,对今年新增的1034名大病患者及时组织开展救治,累计救治大病10743人,做到“应治尽治”;为8.99万名60以上老年人、3.88万名残疾人、6.96万名0岁至14岁儿童开展健康管理帮扶,做到“应管尽管”。民政部门对近几年退出保障范围、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刚性支出较大的家庭全面排查,全面掌握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摸清了救助对象底数,建立了困难群众台账,救助一户,销号一户,截至目前,新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560户5033人,实施农村临时救助13677户44317人次。教育部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问题的日常监管,统筹安排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项目省级资金5511万元,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食堂177所,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60套,增补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学位650个。住建部门持续做好农村所有农户安全住房动态监测,统筹推进地震高烈度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工作,争取中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628万元,计划实施抗震改造1320户。……三、聚力“五大振兴”、精准发力推动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