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单位自查清单汇总(28个问题方面)本清单按照三大问题类型(集中整治的问题11个、未直接指出的其他问题11个、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6个),共计28个方面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相关问题表现来源多个单位的问题汇总(共计140条问题表现),同时附有具体的整改措施。一、集中整治的问题(11个)(一)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方面1.对上级交办的重点任务推进不够主动,存在敷衍应付现象。比如对上级交办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务,仅安排一次会议研究,后续未有实质性推进措施,导致任务长期未完成。整改措施:建立重点任务台账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定期调度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位。2.对基层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解决不及时,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比如对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问题,多个科室相互推诿,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整改措施: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明确责任科室和限时要求,对推诿扯皮现象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3.在面对跨部门协调事项时效率低下,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比如在重点项目推进中涉及多部门协调的事项,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自为政,影响工作效率。整改措施:建立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对跨部门事项实行牵头负责制,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4.面对复杂问题研究不深、分析不透,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够精准。比如对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未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制定的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难以有效解决问题。整改措施:完善调查研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摸清实际情况,精准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有的放矢。5.对重点工作督促检查不够有力,导致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比如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缺乏有效督导,致使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影响群众切身利益。整改措施: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对重点工作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二)政绩观偏差、搞“面子工程”方面1.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注重表面成效。比如在城市建设中过度注重街道景观改造,而对老旧小区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不足。整改措施: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把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2.项目建设标准过高,超出实际需要和财力水平。比如在文化设施建设中,过度追求高标准、高规格,而功能定位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整改措施:严格项目立项和审批程序,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确保项目建设与财力水平相匹配,与实际需要相符合。3.存在数字造假、材料美化现象,工作汇报与实际情况不符。比如在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中过度美化成效,掩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措施:严格执行统计数据管理规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反映工作情况,既要总结成绩,也要客观反映问题和不足。4.媒体宣传存在浮夸风,内容空洞,实质不足。比如制作的宣传片、宣传册华而不实,投入大量资金但实际效果不佳。整改措施:改进宣传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控制宣传经费支出,杜绝铺张浪费。5.工作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存在唯指标、唯数据现象。比如在考核评价中过度看重表面数据,忽视工作实效和群众评价。整改措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既看数量又看质量,既看发展速度又看发展质量,推动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运行。(三)执行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方面1.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时简单机械,未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比如在落实环保整治措施时,对辖区内所有企业采取同样标准,未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整改能力。整改措施:深入研究上级政策精神,加强对政策的研究解读,结合本地实际,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2.在传达上级要求时随意加码,提高标准要求。比如将上级要求的“分类有序推进”变为“全面同步实施”,加重了基层负担。整改措施:严格执行上级政策要求,不得随意提高标准、加码加压,对层层加码问题及时纠正,减轻基层负担。3.对基层差异性考虑不足,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