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以作风建设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我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大使命。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以过硬作风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一、筑牢思想根基,以科学理论淬炼行动自觉,把握作风建设的“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是思想的外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解决作风问题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自觉引领行动上的自觉。我市深化作风建设,首要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传承红色基因血脉,树立正确政绩导向,为作风建设注入强大思想动力。(一)强化理论武装,以真理力量筑牢信仰之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思想上的统一是行动上一致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重要讲话精神,将其作为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的“纲”和“魂”。在理论学习中,我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体系,市委常委会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专题研讨不少于6次,通过“中心组领学+专题研讨深学+干部轮训系统学+线上平台随时学”的模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例如,依托“学习强国”我市平台、“我市党建云”等载体,打造“指尖上的课堂”,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接受理论熏陶;结合“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开展巡回宣讲,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让科学理论真正走进党员干部心里。通过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对党忠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二)传承红色基因,以精神血脉砥砺初心使命。红色是我市最鲜明的底色,红色基因是我市干部群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到四渡赤水的军事奇迹,从娄山关的雄关漫道到强渡乌江的英雄壮举,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砥砺作风的“精神钙片”。我市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让党员干部在红色熏陶中淬炼党性、锤炼作风。一方面,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编制《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对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重点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遵义会议精神”“四渡赤水精神”等党性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沿着红军长征在我市的路线开展沉浸式学习,在娄山关重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在苟坝会议会址感悟“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决策智慧,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通过“情景式”“体验式”教育,让党员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感悟初心使命,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转化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我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展现出的“背水一战”“攻坚克难”精神,正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生动体现。(三)树立正确政绩观,以人民立场校准行动方向。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决定着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我市始终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回答“政绩为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