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学习体会2023年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当前,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运行数据处于空窗期,前期已经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正逐步消化,虽然春节期间民众消费数据显著好转,但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动力仍略显不足。值此关键时间节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文章,可进一步加深对未来经济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一、同与不同: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告的比较从整体上来看,此次《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节选自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中关于2023年重点经济工作部分。相比于去年的通稿聚焦具体的工作内容,同时披露了更丰富的工作细节(具体逐字对照,详见附录1)。(一)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章节中1、强调了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手段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说明接下来我国可能会在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上布置相关政策。2、强调了“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相较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支持领域增加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说明未来在此领域也将有更多政策部署。3、强调要“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这是继2016年国家发改委召开“促进民间投资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之后第一次由中央发文传达放宽民间市场准入概念。4、强调要“稳住对发达国家出口,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出口”,这意味着我国针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外需不足的情况时将会通过调整出口结构的方式扩大外需,稳定出口,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强调要巩固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出口优势。这可能预示在购置补贴政策退出后,我国可能会继续通过延续或扩大税收减免、牌照、限行、地方政府补贴等方式继续扶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及加大对出口欧美等海外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二)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章节中进一步强化了产业体系建设与国家安全的联系。提出我国产业体系的发展要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基本民生,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总体正常运转。同时在能源进口方面要“加快进口多元化”,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能力。(三)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章节中继1月12日国资委提出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后,再一次对这一目标进行强调,并指出亟待改革的主要问题是我国部分经营性国企的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与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整合重组,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四)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章节中1、在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部分中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房地产企业仍将分化,政策在继续支持优质主体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同时,也会加速房地产市场出清。文章以较强硬态度敦促相关的企业尽快摆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以及,强调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房企等市场主体均应承担起相应责任。2、对于地方债务问题,强调了财政部于去年11月提出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其目的在于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规制地方政府再融资行为。另外,还强调了要禁止各种变相举债行为,防范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功能,聚焦主业发展。2023年地方城投债问题将会成为政府着手解决的重点。3、对于地方政府财政,会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稳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夯实地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可能是在暗示2023年可能会启动央地财税改革试点。二、原因分析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部分细节在如今这个时间点通过《求是》杂志途径进行披露,是否具备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求是》杂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