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牢牢坚持“三个务必”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同志们: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党的二十大上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党领导人民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自觉与时代自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赶考”之路上,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一、坚持“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出场逻辑“三个务必”是“两个务必”的内涵延伸,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概括,也是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的指导原则,必须从历史回溯和现实关照相结合的视角,准确把握以“三个务必”推进新时代“赶考”的出场逻辑。(一)“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智慧结晶19XX年初,随着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将从局部执政走向全面执政,党的工作中心也随之由农村转向城市。在这重大历史关头,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随后,在党中央入驻北京前夕,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反复强调我们决不做第二个李自成。“两个务必”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又饱含了党对未来肩负历史任务的清醒认知,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经验、经受执政考验的历史产物。其一,“两个务必”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是同志在总结长期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抗日战争时期,同志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随后他在青年大会上又强调,只有共产党能够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与日本帝国主义作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论述不仅强调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充分表明了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党的七大前后,同志尤其注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问题。19XX年4月12日,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为让全党同志引以为戒不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要求党员干部们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他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提到“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在党的七大预备会报告中,同志又强调“我们必须谨慎谦虚,不要骄傲急躁”。从我们党的历史教训来看,“就是大不得,小了就舒舒服服,没有事情,一大就胀起来了,脑壳胀得很大,骄傲起来了,心里也躁了,躁得很。”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号召全党同志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其二,“进京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迎来从农村包围城市走向城市领导农村的伟大转折,从领导革命走向领导建设的伟大转折,因而党的执政身份、执政形势、执政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以“两个务必”的高度自觉和警醒来应对新挑战和新要求。从执政目标来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政权,领导建设一个新中国。在胜利面前,党能否经受住胜利的考验,能否避免重蹈由胜利到骄傲、由骄傲到腐败、由腐败到灭亡的历史覆辙,关键就在于全党能否以“两个务必”来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再从执政能力来看,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新生政权,赢得更多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干部这一中坚力量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但面对既有功绩,个别党员干部可能会产生“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只顾贪图享乐而不再艰苦奋斗,甚至因无法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而出现贪污堕落等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防范必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基于此,同志提出“两个务必”以增强党员干部“赶考”意识,要求全党同志“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以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