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梅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梅州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省主要领导来梅调研指示要求,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令人自豪的是,我们喜迎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心组织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纵深推进“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五大专项行动,圆满完成维稳安保任务,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重要要求,迅速组织开展学习研讨、专题调研、宣传宣讲、研究阐释等工作深刻领会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梅州大地。——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老区苏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简称《梅州方案》),让梅州成为我省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又一国家级战略平台。省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广州对口帮扶合作等系列政策相继实施,为梅州加快发展带来新一轮政策红利。——令人鼓劲的是,我们有效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机制、出政策、抓落实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整合出台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1+4+1”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建立“1+1+X”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组建招商工作专班和6支市级驻外招商队,引进项目119个,均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完成年度投资96.95亿元、分别是前两年的1.87倍和3.66倍。出台土地管理“1+N”系列文件,完成垦造水田6500亩,还清历史欠账;处置存量土地近3万亩,“挣”得指标1.3万多亩,有效保障用地需求。出台人才振兴16条和五大人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2万多人,建成“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实现全覆盖。——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谋划推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梅州综保区一期封关运行,国际无水港基本建成,跨境电商综试区成效明显。嘉元时代、盈华电子等一批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梅蓄一期、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投产发电。梅州至龙川高铁加快建设,瑞梅铁路、汕梅(汕昆)高速改扩建、梅蓄二期、大埔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梅州至武平高铁、梅州至漳州高铁和大埔至丰顺高速、梅州至泉州高速、潮州至南昌高速(梅州段)等总投资超两千亿元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这些平台和项目必将为梅州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插上腾飞之翼。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加力落实国家、省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出台稳增长103条政策措施和66条接续政策,加强运行研判和监测调度,狠抓统计纳统,全力稳增长、强信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18.21亿元,同比增长0.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万元,同比增长4.7%。全力扩投资,成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回升幅度居全省第一。成功争取专项债资金78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36.58亿元。全力促消费,开展发放消费券等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4%。全力稳外贸,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94.56%,带动全市进出口总额降幅收窄至9.6%。全力稳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59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59万户。(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产...